第十三節 匪軍

登陸九州島的作戰行動並不困難。在李舜臣的艦隊襲擊日寇港口的時候,九州島上的日寇也都認為,明軍不可能在九州登陸,道理很簡單,如果明軍要在九州登陸的話,會大張旗鼓的炮擊港口嗎?這不是故意打草驚蛇嗎?當然,日寇也都做好了準備,如果明軍真的登陸九州的話,那就要給予明軍迎頭痛擊。當然,結果遭到痛擊的絕不是明軍!

陳懋在登陸作戰方面的經驗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而且這次他手下的衛平,鄧茂,陳豫也都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四人都非常明白一點,不管是哪中戰鬥,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進攻,那樣就能打敗對手。他們也正是以這種辦法一路殺向了漠北,殺入朝鮮的。這次,自然也錯不了!

當然錯不了,三個軍的明軍同時登陸,雖然這需要數百艘運輸船,對後勤保障的壓力也非常大,不過結果卻非常的明顯。在李舜臣艦隊的炮火掩護下,三個軍的明軍在富岡東面,一條長十裏左右的海灘上同時上岸,拉開了明軍登陸日本九州島,攻占九州島的作戰序幕。

鄧茂與陳豫的兩個軍,都是騎兵軍,而且編制都在三萬人以上。按照朱祁鈺的意思,任何一個軍的在編人員都在三萬以下,不過,鄧茂,陳豫兩人本來就是騎兵將領,而且在蒙古作戰時,表現優秀,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騎兵。而朱祁鈺改變軍隊的原則是,盡量不動原有的編制,各將領仍然率領自己以前的部隊,以減少將軍與部隊之間的矛盾。顯然,鄧茂,陳豫手下的騎兵數量都不止三萬人,甚至遠遠的超過了三萬人。不得已之下,這兩個軍都是超員編制。其中,鄧茂的第一軍有三萬三千人,陳豫的第二軍有三萬兩千人,都比衛廣的騎兵軍大了許多!

兩支騎兵軍的登陸場在兩端,而鄧茂與陳豫這類將領絕不會最後一個上岸,而是第一個上岸的,還好,當時日寇並沒有趕到登陸場,所以兩人上岸之後,並沒有遇到麻煩!半天之內,兩個騎兵軍都先後做好了戰鬥準備。鄧茂與陳豫兩人,從蒙古戰場開始,就一直在相互比拼,到了朝鮮戰場,仍然沒有較出個高下來。這次,兩人被分到了同一個方向,顯然,這場比賽仍然將繼續下去。

陳豫的第二軍搶先半個時辰出發,沿西路殺向了肥前。半個時辰之後,鄧茂的第一軍也上路了,他們的目標是豐前,豐後兩地。而兩人都沒有帶多少補給物資,騎兵只是在上岸的時候帶著三日的口糧,以及標準的武器裝備。顯然,兩人都有點等不及了,沒有糧草,那就去日寇手裏搶吧,當初,加藤清正在朝鮮也是這麽打的,沒有補給,照樣殺到了明朝邊境附近,怎麽說,明帝國的精銳騎兵也不可能比日寇做得差吧!

陳懋並沒有制止兩人的行動。與朱祁鈺一樣,他早就看出了這兩人之間的關系。鄧茂,陳豫都是年輕將領,而且都是在針對蒙古的戰爭中大展才華,一舉成為名將。雖然說,陳豫是陳懋的嫡系手下,而且自幼就跟隨陳懋東征西戰,從來沒有讓陳懋失望過,在朱祁鈺的數次戰爭中,都立下了戰功,從京城保衛戰開始,就已經是很有名的將領了。不過,鄧茂是於謙的弟子,而且深得於謙的喜愛,在平亂戰爭中立下大功,後來又在北伐戰爭中表現突出,立下的功勞,甚至超過了陳懋本人!顯然,陳懋並沒有偏袒任何一人,他也希望,兩人之間的良性競爭能夠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蒙古人稱鄧茂與陳豫兩人是“二虎”,這個稱呼,在朝鮮,在日本也照樣適用。這不僅僅說兩人作戰勇猛,更重要的是,兩人的配合非常完美。顯然,他們之間雖然是在競爭,可兩人都很照顧大局,絕不因為私利而壞了大事。這也是朱祁鈺與陳懋非常相信他們兩個,敢於把軍隊交給他們指揮的主要原因。

先說陳豫這邊。第二軍負責西路進攻,陳豫在登陸成功之後,立即就率軍向肥前方向殺去。而出名的長崎港就在肥前的南面。顯然,陳豫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長崎港。為了達到快速突擊,不給日寇做任何防禦準備的時間。這一路,陳豫出了讓士兵搶劫日本人的村莊,獲取糧食,以及在夜間找地方稍微休息之外,就沒有停下來過。他沒有去進攻沿途的城市,顯然是不想耽擱時間。

一日半之後,陳豫的第二軍到達了長崎港東面。不過,他來的時間並不巧,當時已經是黃昏了,日寇關上了城門,根本就沒有給陳豫突襲的機會。不過,陳豫也沒有氣餒,見到日寇並無警惕,且明軍殺來的消息還沒有送到之後。陳豫一面立即做出了三個安排。他讓五千騎兵饒到了長崎的東面,埋伏下來,以防止城內日寇逃跑。接著,他讓另外五千騎兵守住了通往長期的各條道路,還北上十余裏攔截可能出現的日寇信使,封鎖通往長崎的消息。最後,他親自挑選了一千名死士,跟隨自己夜襲長崎,而把剩下的兩萬多騎兵交給了副軍長指揮,等偷襲成功之後,大軍再殺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