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攻日戰略

三日後,運送物資的船隊到達了濟州港,第二天,又衛平率領的陸軍也乘船到了濟州港,明軍十五萬陸軍,以及供半年之需的作戰物資全數到達。朱祁鈺並沒有耽擱時間,立即組織起人員,召開了進攻日本的戰略部署會議。當然,陳懋在組建了總參謀部之後,其著手的第一件事情也就是策劃進攻日本的行動,並且拿出了數套可行的方案,以供朱祁鈺的選擇。這次,是總參謀部第一次在戰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陳懋作為作戰會議的主持者,立即就發現了總參謀部的價值。

以往,明軍在作戰之前,才會制訂作戰計劃,顯然,這是很不充足的。很多時候,都需要依靠朱祁鈺,以及其他高級將領來分析敵情,而這產生的麻煩並不小。比如,在北伐戰爭中,當明軍到達了和林之後,朱祁鈺就沒有隨同大軍打入瓦剌,結果只能由前線將領指揮軍隊作戰。雖然鄧茂,陳豫兩人沒有讓朱祁鈺失望,可兩路軍隊的配合並不理想,產生了一些沖突。而在朝鮮的抗日戰爭中,明軍兵分三路,分別從北面,南面,以及海上打擊侵朝日軍。而三路大軍的配合並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在尚州地區,兩路明軍如果提前會師的話,那日寇就將敗得更快,可最後,兩路大軍都錯過了這一機會,導致戰爭拖延了近一個月!

成立總參謀部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情況,通過制訂嚴密的作戰計劃,來協調各路進攻部隊的步伐。而明軍在作戰之中有了參考,自然就更能發揮出戰鬥力了!而且,通過提前制訂作戰不同的作戰計劃,也可以給明軍更多的選擇,然後根據情況確定最佳的作戰方案,以降低作戰的難度!

“這次作戰,分為三種方式!”陳懋在沙盤上講解了自己的計劃,“其一,大軍在九州登陸,攻占九州之後,將其作為進攻日本的前進基地。向東,我們可以度過豐後水道,攻占四國島,在此向北度過瀨戶內海,進攻備前,播磨兩地,直接殺向西軍的腹地。另外,還可以渡過周防灘,在長門,周防兩地登陸,由西向東進攻,逐步蠶食西軍的領地。這一作戰過程,雖然路途漫長,卻穩打穩紮,不給日寇任何反擊的機會,逐步消滅西軍,達到徹底滅絕日寇的目的。當然,因此作戰行動過於持久,這對我們的後勤壓力非常大,要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

將軍們都耐心的聽陳懋的講解,朱祁鈺也很是認真,畢竟,這是陳懋花了很大心神才搞出來的,是他的勞動成果。

“其二,大軍直接在伊勢灣登陸,殺奔尾張。尾張是西軍的主要根據地,更是織田信長的發家之地。另外,伊勢灣地區為日寇主要的產糧地,雖然地方不大,可其地位非常重要。西軍能力壓東軍,且有余力侵朝,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伊勢灣附近是日本最富庶的地方。如我軍在伊勢灣成功登陸,攻占日寇的腹地,必然能沉重打擊西軍,達到瓦解西軍的目的。這一作戰計劃的好處是,作戰時間短,能夠快速見效,而且向東可以切斷西軍進攻越後的日寇西軍兵力,向西,則可以掃蕩日寇西部地區。當然,這一作戰計劃的問題是,我軍需要投入的兵力極為極大,且面臨兩線作戰的麻煩,另外,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運送大批的作戰物資,這對短期內的補給工作是一個極大的壓力。”

朱祁鈺慢慢的點了下頭,如果這是在日本戰國末年的話,那他有信心一舉擊潰日寇,畢竟到了戰國末年,日本的內耗相當嚴重,國力也被削弱了很多。而現在,日本的戰亂才打了幾年,在面臨外來壓力的情況之下,如果遭遇明軍進攻,恐怕日本各地的諸侯都將聯合起來,到時候,大明就是與整個日本作戰,不能小看日本的戰爭潛力!

“其三,兵分兩路。一路在日本東南地區登陸,可以是伊勢灣,也可以是駿河灣或者相模灣。此路軍隊的目的就是牽制日寇西路軍隊,在艦隊的炮火支援下作戰。而另外一路大軍則在九州島,或者是本州島西南面登陸,打擊日寇後方,達到瓦解西軍的目的。這一作戰計劃的好處是,可以前後夾擊日寇西軍,且相對投入的兵力,以及受到的後勤壓力都較小。不過,問題仍然是作戰時間將大大延長,無法在短期內結束戰爭,這對我們的持久作戰能力是嚴峻的考驗!而且,分兵兩處,將導致我軍的指揮系統過於復雜,難以協調行動,這個問題也不得不考慮!”

說完,陳懋就看向了朱祁鈺,他只是總參謀長,顧名思義,也就是提供意見的參謀而已。真正做決定的還是朱祁鈺。

朱祁鈺思考了一陣,說道:“這三個計劃都很好,照顧到了這次作戰的重點。確實,現在日寇最強大的就是西軍,所以,我們的重點打擊對象就是日寇的西軍。不過,還有一點,陳參謀長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我們如果全力進攻西軍,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