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皇帝的煩惱

回到京城之後,朱祁鈺突然輕松了下來,仿佛帝國的大小事情一下與他這個皇帝沒有了關系一樣。

漕運改海運的事情在於謙,丁用,柴匯三人的共同努力下,被迅速的確定了下來。為了在明年首次實施海運,柴匯不但出資修繕了長江下遊的幾個港口,另外還將柴家在廣東的三分之二的商船調到了北面來,專門作為海運船只使用。而於謙也按照朱祁鈺與柴匯的約定,將海運大小事務都交給了柴匯的船隊負責,另外調配運河沿安的漕運部隊給柴匯訓練,並且作為了大明水師的第一支力量進行培養。

柴匯也在京城迅速的開設了大明第一家保險公司——“帝國商業保險公司”。當然,“保險公司”這個名字是朱祁鈺取的,這也算是沾上了一點皇氣吧!隨後,柴匯就與主管海運的稅務部,交通運輸部,農牧部簽訂了第一份投保合同。這也是大明第一份保險合同,從此,保險業市場也被打開了。

丁用也沒有閑著,在海運之事搞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南方的第一家紡織廠開工了。鄭夢秋作為“皇家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江南紡織公司”的總經理,在這方面幹得非常的出色,他不但說服了當地的眾多地主,商人,手工業主加盟,而且還將自己發明的水力紡紗車投入了實際生產。僅僅一個月,水力紡紗車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一台水力紡紗車只需要三名工人操作,而其產量卻是以往人力紡紗車的十倍!另外,通過引用長江之水作為紡紗的動力,還可以日夜不停的工作,其實際產量還可以提高很多!

在第一家具有現代化意義的紡紗廠辦起來之後,於謙這邊的法律法規也制定了出來。在通過了上議院的審核之後,這部以保護工人權利,保證工人最低工資標準,以及最長勞動時間的法律在帝國境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以往,手工作坊主是不會在乎工人的利益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益,往往,一名工人每天工作十個時辰,累死累活的一個月幹下來,卻只有不到一兩銀子的收入。而現在,每個工人只需要每天幹五個時辰,一個月就至少能拿到二兩銀子!對江浙的老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部意義重大的法律,帝國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將百姓的利益放到了最高的位置上!

當然,對當地的商人來說,這也有著非常的意義。那些生產方式落後,管理不善的手工作坊,在這麽嚴格的規定之下,其實是沒有任何盈利空間的,這就讓大部分手工作坊破產,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同時,也讓更多的手工作坊主不得不加盟“江南紡織公司”,以此獲得生存的空間。實際上,這是一部幫助了百姓,同時又幫助了大工業的法律,是一部打破江南地區原有經濟結構的法律!

當然,國內的變化還有很多。隨著帝國公立大學第二期學員(只學習了半年)畢業,越來越多的人才進入了朱祁鈺設立的各個政府部門。而大量商人在見到柴匯一次就從南洋賺了上千萬兩銀子回來,也紛紛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場,開始拓展帝國在海外的貿易。另外,各地方政府的改制也先後完成,新的人才選拔制度為每一個大明百姓提供了進入政府工作的機會,也就有了更為廣泛的選拔,培養人才的渠道。而其他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可以說,此時大明國內的新興事物就如同雨後春筍般的生長了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新事物的出現,百姓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強,越來越持認可態度。更主要的是,在百姓看來,新政確實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切身利益,比如收入提高,賦稅減少,限制了地主田租的價格,懲治了貪汙官員。這些生活上的改善,讓百姓也更加堅定的支持新政,成為了朱祁鈺重視的簇擁者!

對外,雖然蒙古大軍一直徘徊在開平到宣府之間,並且不時入寇,騷擾邊境地區的百姓,甚至還發生了幾次慘劇。不過,朱祁鈺在給嚴廣儒,楊洪,陳豫增派了十五萬兵力之後,三員大將已經控制住了邊關局勢,陳豫甚至率兵殺到了堆河一帶,大破蒙古騎兵,斬敵數千,俘獲敵酋數十人,另外還搶奪了數十萬頭牛馬。

邊境戰爭的勝利,以及軍人福利待遇的改善,讓更多有志報效國家的青年加入了軍隊,不過,此時朱祁鈺並不需要這麽多人參軍,他需要的是工人,推動社會發展的工人!

從總體上來看,這大半年來,大明帝國就如同蛻變的蝴蝶一樣,其變化非常巨大,甚至連外國那些使者也在驚嘆,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不出十年,大明就將成為最為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有數個遙遠的國家派來了使者,他們一是來朝貢的,二是來向大明學習的。這也再次增強了大明百姓的自豪感!自土木堡慘敗之後,已經有數個國家停止了向大明朝貢,而現在,連數萬裏之外的國家都派來了使者。在很多大明人看來,要達到唐朝鼎盛時期那種萬國來朝的景象,也僅是頃刻之間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