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開學

確切的說,對於能否籌集到兩千萬兩的戰爭經費,朱祁鈺最初是沒有多大把握的。當時,大明每年的歲入也就五百萬兩左右,這可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了。不過,當丁用大張旗鼓的把一系列“拍賣”搞下來的時候,連朱祁鈺自己都不相信能籌到這麽多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的話,朱祁鈺就不會感到驚訝了!至少有五萬余商人前來參加“戰爭拍賣會”。雖然,超過八成的是一些普通的小商販,比如開家茶館的,或者是靠販賣一些小物品謀生的。而這些人也就最多拿幾百兩出來意思意思,以表示對皇帝推行的新政提供支持。如同柴匯這種動輒數百萬投入的大商人並不多,卻也好有一些。如果以五萬人計算的話,平均每人捐四百兩,那就能夠籌集到兩千萬兩了!而實際情況是,捐贈最少的也是五百兩,那麽,結果自然讓朱祁鈺吃驚了!

當時,除了拍賣之外,以柴匯等幾個豪商領頭,還發起了一次“戰爭募捐”,而募捐到的錢甚至遠遠的超過了拍賣所得!道理很簡單,朱祁鈺推行的新政不僅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讓商人不再受到歧視,同時,朱祁鈺的新政也直接保護了商人的利益,如果朱祁鈺倒下了,那麽所有商人的利益都要受到危害,為了不讓朱祁鈺倒下,商人自然會盡心竭力,支持朱祁鈺打贏這場戰爭!

柴匯單獨向朱祁鈺捐出兩百萬兩之外,還公開捐出了兩百萬兩,另外花了一百萬兩在拍賣上,由此,可見柴家的勢力有多雄厚,簡直是富可敵國了!另外,蘇州府松江的大商人,以世代經營棉麻綢錦紡織業為主的羅世通捐兩百萬兩;浙江寧波府以經營漁業(實乃販私鹽)為主的大商人錢廣捐兩百萬兩;福建泉州府郭百雄,湖廣大商人韋平寇,四川大商人劉伯仁,雲南大商人敬王挺,甘肅大商人馬濤,以及遼陽大商人何興祖都捐了兩百萬兩。其他捐款在一百萬兩以上的大商人還有十多人,捐款在十萬兩以上的還有兩百多人。

很顯然,即使把這些豪商捐獻出來的款項加起來都已經超過了朱祁鈺所需要的兩千萬兩了!再算上拍賣所得,以及一些零星捐款,最終,朱祁鈺得到了七千五百八十三萬余兩的戰爭經費!

就連朱祁鈺都在懷疑,大明朝廷這麽窮,怎麽民間商人手裏卻有這麽多錢?要知道,這些錢,可是朝廷十五年多的歲入了!原因並沒有朱祁鈺想得那麽復雜,成祖皇帝之後,仁宣二宗勵精圖治,且存富於民,幾乎沒有過什麽大的治國錯誤。在英宗治理天下的前十四年中,除了王振危害朝廷之外,其他方面也都還說得去,特別是在前幾年裏,有“三楊”輔佐,王振也不能擅權,因此天下得以太平,商人們也才能積累起這麽多的資金!

得到這筆錢之後,朱祁鈺再次顯示出了他作為“甩手皇帝”的本性特點。他讓丁用負責主管這筆錢,然後由兵部尚書於謙,工部尚書江淵,戶部尚書金濂三人負責籌備戰爭物資,進行戰前準備。接著,他就一頭紮進了另外一件事裏:帝國公立大學對招收的第一批學員的最後一次考試,以及開學典禮。

當時,隨著王直回來,朝中大臣反對新政的力量大為加強,朱祁鈺基本上已經放棄了繼續推廣新政的努力,而是將重點落到了保護已經出台的新政上來。這其中,決定發動對蒙古的戰爭是為了鞏固皇權,而在保護新政方面,帝國公立大學成為了重中之重!

王直早看這所皇帝開的學校不順眼了,他一方面在朝廷上要求恢復國子監的地位,一方面發動民間有聲望的大儒,鄉紳,要求撤消帝國公立大學!反正,在王直眼裏,這所教授非四書五經類知識的學校簡直就是大明帝國身上的一顆毒瘤,絕不能讓起蔓延開來!

朱祁鈺當然不會讓步,帝國公立大學培養的將是帝國未來的棟梁之才!從國家的角度來講,他選拔的這些人才將在明帝國引發一場大的變革,將一種全新的思想樹立起來,並且破除以往的陳規舊矩。從私人的角度來講,朱祁鈺要培養的是未來的朝廷官員,是他的左膀右臂,他怎麽能夠讓王直輕易的就將這些自己未來的手下扼殺在搖籃之中呢?

當然,朱祁鈺也清楚王直的破壞力有多大。這個老混蛋如果最後把事情鬧大,鬧到了太後那裏去的話,那結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朱祁鈺一方面接見了民間大儒與鄉紳的代表,另外一方面,則開始加快帝國公立大學的進度,要搶在王直做毀滅性破壞之前,將這所學校立起來,然後把科技思想萌芽的種子撒出去!

也就在朱祁鈺解決了軍費問題的第二天,他將通過第二輪考試的三百六十名學子全都招進了勤政殿。當這些人整整齊齊站好的時候,這簡直就是一個小朝廷了,甚至人數還朝過了那些上朝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