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 復雜的人性(第2/3頁)

周宣便讓陳濟、林黑山、大、小顧長史陪同四位大族長先去翔鸞坊,他入宮見過皇帝之後即來相陪。

周宣、李堅、陳鍇在藺戟率領的羽林衛護送下來到大興宮外,步行進入紫宸殿,卻見景王李坤、門下侍中韋鉉、中書令齊章、衛將軍皇甫繼勛,還有魏王徐勉、以曹大司馬為首的三公都在殿上。

周宣拜見李煜,李煜命賜座,微笑道:“周愛卿回來得正好,堅兒、陳愛卿請安坐——”對韋鉉道:“韋愛卿,你且把趙德芳來信之意扼要言之。”

韋鉉道:“蜀宋信使一早趕到,帶來趙德芳的密信,請我唐國發兵進攻北宋,說趙光義已於上月十三日歸天,趁其新君未立、朝政無主,蜀宋將起傾國之兵東進,請我國同時從泗、濠、楚州進兵,必可直搗開封府,滅國裂土,與我國共分之。”

周宣心道:“楊宗保說過趙光義臥病不起,現在終於還是一命嗚呼了。”暫不表態,看李坤一黨怎麽說?

陳鍇道:“老臣剛回金陵,尚不知這消息,淮北那邊沒有消息傳回來嗎?”

韋鉉道:“蜀宋信使是加急快馬趕來的,淮北那邊這一、兩日也差不多要有信來了。”

值殿官進來稟報,兵部侍郎宋準有要事稟告陛下。

李煜笑道:“淮北消息來了。”

果然,宋準就是來報趙光義去世之事,並說北宋使者已到了泗州,邀請唐國使臣參加北宋新君即位大典。

李煜道:“趙光義歸天消息確鑿,你們議一下,如何回復蜀宋信使?”

景王李坤看了周宣一眼,說道:“這是絕好的機會,陛下不可錯過,目下清源已定,無南顧之憂,正是向北用兵之時。”

皇甫繼勛附和道:“景王殿下言之有理,臣願意領軍北伐,以繼先父遺志。”皇甫繼勛之父皇甫暉就是在與北宋作戰中英勇捐軀的。

韋鉉默不作聲,估計是要看李堅和周宣的態度,再作出支持景王的表示。

陳鍇慨然道:“陛下,萬萬不可妄啟戰端,對北宋用兵實不可行。”

皇甫繼勛道:“去年初呼延瓚進攻蜀宋,不是陳尚書力主出兵相助的嗎?當時在泗州、濠州可是集結了五萬軍馬!”

陳鍇道:“去年陳兵泗州只為解蜀宋之危,北宋無比蜀宋強大,帶甲五十萬,兵精良足,我唐國頗有不如,現今清源初定,南漢昏君在上,局勢難測,吳越貌似臣服,一旦我唐國北伐受挫,吳越勢必反噬,而且,趙光義臥床非止一日,後事早就安排妥當,哪裏會出現朝政混亂之機,其新君趙烜?年輕有為,不是碌碌之主,又有良臣猛將輔佐,實不可圖,更何況乘其國喪而伐之,於情於理都有愧,陛下仁德之君,豈肯行此事!”

李煜連連點頭,問周宣:“周愛卿意下如何?”

周宣道:“臣倒是覺得皇甫將軍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此言一出,殿上諸人盡皆愕然,周宣怎麽會幫景王一黨說話!

只聽周宣道:“陛下可命皇甫將軍鎮守泗州,領三州兵馬,侍機而動,且看蜀宋戰況,若蜀宋勝,我國則進兵夾擊北宋,若蜀宋敗,則按兵不動,虛張聲勢可也。”

李坤與皇甫繼勛對視一眼,李坤微微搖了搖頭,這是周宣調虎離山之計,若皇甫繼勛離了金陵,那金陵八衛的兵馬勢力落到李堅一黨手中,他李坤就孤掌難鳴了。

李坤道:“陛下,臣侄先前所慮有失偏頗,還是陳尚書考慮得周全,北宋使者都已到了泗州,那就表明其早有準備,此時用兵難以大勝,反樹此大敵,臣以為要立即回復蜀宋信使,讓趙德芳也不要輕舉妄動,三足鼎立才最穩固。”

周宣微微一笑,李坤改口倒是快,比以前聰明多了。

李煜道:“那就這麽定了,韋愛卿去回復蜀宋信使,周愛卿遠途疲憊,這就退下吧,明日與公主一道來宮中覲見。”

周宣便邀李堅、陳鍇到他府中飲宴,路上,李堅笑道:“這回我王兄倒是機警,若皇甫繼勛出了京,他還能有什麽作為!”

陳鍇一言不發,盡量不牽扯到東宮與景王之爭,但他現在明顯是站在東宮這一邊的。

翔鸞坊吳國公府大開筵席,觥籌交錯直至傍晚方散,李堅、陳鍇、陳濟、林黑山辭去,雷猛和鐘氏大族長辭歸館驛,盤玉姣是住這裏的,自然不走,藍連昌也滯留不去。

待眾人散盡,藍連昌才對周宣請求道:“國公,在下有一事相求。”

周宣道:“連昌公子請講。”

藍連昌道:“在下來京已三日,卻始終不能見家姐一面,望國公成全。”

陳思安被軟禁在城北官邸,有軍士守衛,藍連昌去了兩次都不得而入,又不敢私下賄賂把守的軍士,京中他只有來求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