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人生到處知何似?(第2/3頁)

靜宜仙子微微搖頭,雖已下定決心斬斷塵緣,但不自禁的就想讓周宣知道她的決定,本來她完全可以等周宣他們回金陵之後再悄然去天台山的,她對涵蘊說出來,心裏是暗暗期待周宣挽留她嗎?

筵席上,林岱問周宣何日返京?周宣道:“月底啟程吧,因為閩地山哈四大族長要來京覲見皇帝陛下,我總是要陪同的。”

林岱點點頭,又問:“景王近來有何動向?”

周宣一愣,自上次李坤被他踢斷了腿之後,一起安分得很,周宣自南漢回京,向李堅問起過李坤之事,李堅笑道:“我那皇兄現在老實本分了,他若老老實實做他的景王,我也不會容不得他。”

李堅既如此說,周宣也就沒把李坤放在心上,他那時為娶清樂公主忙得焦頭爛額呢。

林岱聽罷周宣所言,叮囑道:“賢婿回京千萬稟告東宮,不可對景王掉以輕心,一定要嚴加提防,景王與你們爭執並不可怕,現在他如此隱忍,只怕另有圖謀,據我所知,十大都護府有三位與景王關系密切,雖因魏博的緣故而有所收斂,但景王依舊能控制他們,而最要緊的是皇甫繼勛手裏的金陵八衛,黑山現在掌握了忠武衛,但遠遠不夠,一旦景王要謀逆,皇甫繼勛的數萬兵馬可封鎖金陵城,而且羽林、金吾兩大禁軍也多有景王心腹,萬萬大意不得。”

林岱現在是推心置腹了,周宣是他女婿,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自然是一力支持東宮李堅了。

周宣點頭道:“小婿明白,回京再與東宮商議,不會給李坤可乘之機的。”

林岱道:“陛下寬厚仁德,甚得民心,李坤應該不敢有異動,但陛下年過六旬,精力已衰,一旦歸天,李坤不甘心東宮即位,自然要發難,賢婿要多加留意,金吾衛、羽林衛中要有得力之人相助才行。”

周宣道:“原左金吾將軍藺戟與小婿是生死之交,這次升任羽林左軍副使,若禁軍有異動,藺副使不會不知道。”

林岱道:“如此甚好,賢婿現在是一品國公,府衛太少,祁宏又去操練海軍,身邊無得力人手,我這裏撥五百奉化軍精銳隨你入京,這五百人無一不是以一敵十的勇士,關鍵時或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周宣道:“多謝嶽父大人關愛。”

林岱微笑著看著周宣,對這個女婿是相當的滿意,忽然又喟然長嘆,說道:“道蘊說要去天台山修道,賢婿可知曉?”

林岱對長女道蘊總是心懷歉疚,所以道蘊說什麽他總不會堅拒。

林涵蘊就是這時走過來的,跪坐在周宣身邊,聽爹爹說起這事,她便不吭聲了,看周宣怎麽說?

周宣訝然道:“我不知道啊,涵蘊,你知道?”

林涵蘊噘著嘴道:“剛聽姐姐說的,正要找你商量呢。”

周宣道:“天台山在吳越,吳越現在可不是太平之地,道蘊姐姐怎能去那裏,待我勸勸她。”

林岱點頭道:“那好,賢婿去勸勸,天台山是絕去不得的。”

周宣低頭思索了一會,說道:“嶽父大人,涵蘊自幼與道蘊姐姐親密,兩個人從未曾分離,涵蘊不日要隨我入京,涵蘊想讓道蘊姐姐隨她一道去——涵蘊,是不是?”

林涵蘊趕緊道:“是呀是呀,爹爹答不答應?”

林岱倒是沒有察覺這個賢婿的另有不可告人的心思,說道:“道蘊能隨涵蘊去那是最好,涵蘊還是太不懂事——”

“爹爹!”林涵蘊嬌嗔。

林岱一笑:“可是道蘊不肯啊,她一心要修道。”

周宣道:“金陵棲霞山有一道觀,也是靈寶宗的,先代曾有皇家公主在那裏修道,甚是幽靜,閑人不敢到,道蘊姐姐到金陵,可在棲霞山修道,涵蘊也可常常見到姐姐。”

林涵蘊喜道:“好啊好啊。”

林岱道:“這話你們去對道蘊說。”

席散已是午後未時,回三朝的女兒、女婿是不能在娘家過夜的,周宣和林涵蘊必須回朱雀坊,周宣去和靜宜仙子說到金陵也可照常修道之事,靜宜仙子遮著同紗,默不作聲,心想:“我若一心修道何必去金陵,到金陵豈不是更受折磨?唉,水中月、鏡中花,我怎麽就是看不透?宣弟是涵蘊夫婿,我還能怎樣?所謂嬌妻、膩友不過是戲言,宣弟是什麽身份,又不是孔雪笠那種書生,隱居世外,不為人知——”

靜宜仙子道:“宣弟、涵蘊,你們不要多說了,天台山我不去好了,但金陵我也不去,我就在白雲觀,涵蘊——要是想我,三年能回來看姐姐一次就很好了。”

靜宜仙子悄悄瞥了周宣一眼,愴然心痛,說出這樣的話她自己先難受得不行,匆匆進房,換上道袍,戴上帷帽,帶上四個婢女乘車回白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