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第2/3頁)

李煜喜道:“信州侯棋藝高超,力壓群雄,唐國宮廷棋待詔非信州侯莫屬。”

黃星鑒在一邊聽得很不是滋味,他這人相當孤傲,後手輸給吳渭南不算丟臉,但先手輸給周宣,自感顏面盡失,不顧皇帝在這裏,抗聲道:“陛下,草民不服。”

周宣知道黃星鑒要鬧事,笑吟吟站在一邊,他要推行圍棋新規則,就需要黃星鑒這樣有影響力的棋士鬧一鬧,鬧得越轟動越好。

李煜問:“黃山人有何不服?”

黃星鑒道:“草民與信州侯同為十六勝二負,陛下如何便說信州侯力壓群雄?草民不是爭棋待詔,草民只是不服信州侯當這棋待詔。”

李煜這皇帝太好說話了,當即說:“那黃山人也一並入翰林院為棋待詔,兩個棋待詔正顯我唐國棋運昌盛。”

黃星鑒與周宣是勢不兩立了,倔強道:“皇上,草民懶散慣了,不願為棋待詔,草民只想再與周宣對弈幾局,看信州侯到底是不是力壓群雄!”

李煜臉現不悅之色,黃星鑒真是不識擡舉。

周宣躬身道:“陛下,臣願意接受黃山人的挑戰,但臣有個提議,關於修改現行圍棋規則的提議。”

李煜道:“周愛卿要如何修改圍棋規則?”

周宣道:“只修改兩處,一是廢除座子,二是先行貼子。”接著詳細說了一遍。

黃星鑒當即反對:“座子制已歷千年,豈能說改就改?先行貼子也不可行,貼多少完全沒法衡量,有失公平!”

周宣駁道:“堯造圍棋之初也無座子,秦、漢以來,圍棋逐步發展,由縱橫十三道到十五道、再到十七道,終於成為今日的縱橫十九道,三百六十一個點暗合周天之數,若依黃山人之腐見,那我們現在應該是下十三路圍棋。”

周宣很不客氣,直說黃星鑒是迂腐之見,黃星鑒怒道:“你這是強詞奪理!”

周宣說:“理能被奪就表示你無理,黃山人乃大棋士,肯定下過讓子棋,比如下讓二子棋,棋盤只擺兩顆白子,而黑的座子沒有了,這不也是等於廢除了座子嗎?”

黃星鑒語塞。

周宣說:“再說先行貼子,只要是具有一定棋力的,都知道執白先行具有明顯優勢,兩個棋力相當的高手,往往是誰先行誰贏,若是遇到一局定勝負的比賽,那後手的就很不公平,先行貼子正是彌補這一弊端。”

黃星鑒問:“依你說,先行應倒貼幾個子?”

周宣說:“兩子半。”

黃星鑒沉默了一會,問:“信州侯要以新規則來與山人對弈?”

周宣應道:“正是,就怕黃山人怯戰。”

黃星鑒憤然道:“我有何懼,你真以為你棋力強過我?我看過你的幾局棋,往往行險僥勝,官子粗劣,如何敵得過我堂堂正正之兵!”

周宣笑道:“山人少安勿躁,圍棋又稱手談,不是嘴巴子上吹噓逞強的,棋盤上見高下。”

黃星鑒面皮紫脹,連連點頭說:“好,好,好,那就棋盤上見高下,山人要與你下九局相搏,敢應戰否?”

周宣搖頭笑道:“九局?太多了,在下不象山人這般清閑,飽食終日只知博弈,這樣吧,下三局,你贏了,你做棋待詔。”

黃星鑒負氣道:“山人說過了,不做棋待詔,山人若是輸了,終生不碰棋子,信州侯若是輸了,也就不必做這棋待詔了。”

周宣關切地說:“黃山人,在下輸了無所謂,不當棋待詔哪樣可以下棋,山人輸了終生不碰棋子,這對一個癡迷於棋道的人來說,是不是太殘忍了?改為三年不下棋如何?”

黃星鑒更怒了,周宣這口氣分明是說他黃星鑒必敗無疑了,叫道:“陛下在此,草民絕無戲言,輸了就是終生不下棋,你說,何時開始對局?”

周宣道:“既然黃山人如此破釜沉舟,那在下也就要奮起迎戰了,但元宵棋戰才剛結束,想必山人也很疲憊,休息半月後再開戰如何?”

黃星鑒雖然急於打敗周宣,但周宣說得在理,他也的確感到疲乏,十八輪對局下來,很是辛苦,點頭道:“好,不知將在哪裏對局?”

周宣道:“既然是推行圍棋新規則之戰,自然是觀戰的人越多越好,我覺得香如坊的鬥雞館不錯,我們就在鬥雞館對弈三局,任由喜愛圍棋的民眾的觀戰,對了,棋盤小看不到,那就制作一丈見方的大棋盤,特置黑白大棋子,放置在鬥雞館場地正中,請吳渭南、陳星垣兩位大棋士講棋,這樣才是真正的弘揚棋道,黃山人以為如何?”

周宣這是把後世大棋盤講棋提前了一千年,對圍棋貢獻可謂巨大。

黃星鑒還沒開口,李煜已經鼓掌笑道:“信州侯真是花樣百出,一邊對弈一邊請高手講棋,萬民觀看,這真是絕妙的提議,朕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