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風波起

隆和元年八月三十日,為期四十天的庚戌土斷暫告結束,而土斷司的職事則剛剛開始,由吏部、左民尚書部臨時抽調來的十二名文吏與謝玄、陳操之等人一起整理梁州、益州、荊州、揚州、江州、湘州檢籍署上報的土斷文書——

九月十二日,六州土斷文書整理完畢,當日午後未時三刻,五兵尚書兼領土斷司長吏陸始在台城太極殿西堂向會稽王司馬昱匯報土斷諸事,旁聽的有尚書令王述、吏部尚書王彪之、左民尚書陸納、侍中高崧、侍中張憑、散騎常侍謝萬、散騎常侍兼著作郎孫綽、禦史中丞謝安、尚書吏部郎王蘊、中書侍郎郗超、司徒長史袁耽,入西堂議政的還有土斷司左右監謝玄和陳操之,由謝玄宣讀整理出來的各州土斷情況——

這次土斷對虛設或疆界錯亂的僑州郡縣進行合並、整頓,一共撤消了三十三郡一百七十七縣,僑人一律按居住地歸當地縣治管轄,取消白籍,與江東居民一般注黃籍,按占田令,僑民人丁課田不足三十畝的賦稅徭役減半,這批入黃籍的僑民有四萬余戶、近二十萬口;本次大閱戶口,更正戶籍上的不實的籍注,把脫離戶籍的逃戶重新入戶籍,連同各世家大族交出來的隱戶共得一萬九千七百二十戶,計七萬七千六百四十四口——

總內外眾務的會稽王司馬昱皺眉不語,如此大規模的土斷只檢括出不足兩萬戶。績效比之鹹和土斷猶有不如,雖說撤消僑縣白籍很見成效,國家多出近四萬余納稅服役戶,即便按一半稅賦計,亦可大大充實國庫,但這是取消對北人優惠政策的結果,僑民對此意見很大,而世家大族連同庶族地主交出的隱戶不足兩萬,僑民會認為這次土斷不公正,偏袒南人,江東司馬氏政權主要是靠這些僑民支持的,若僑民對此次土斷嚴重不滿,那麽後果堪虞!

司馬昱問謝玄:“謝掾向桓大司馬稟報了土斷實情否?”

謝玄道:“待朝堂議過之後再向桓大司馬匯報。”

司馬昱環視堂上諸人,說道:“諸位且各抒己見。”

尚書令王述對謝玄道:“請謝掾詳說這各州郡上報隱戶的情況。”

謝玄道:“此事土斷司左監陳子重知之更悉,請陳掾細說之。”

陳操之一躬身,說道:“此次檢括出隱戶一萬九千七百二十戶,其中揚州占一萬二千三百戶,北地流民大多寓居揚州,是以歷來土斷皆重揚州,揚州檢括出的一萬二千三百戶中有六千兩百戶是庶族上報的,士族交出的只有六千一百戶。”

堂上眾人聽到這一數目都是默然,豪門士族占有的隱戶是遠遠多於庶族的,現在的情況卻是庶族交出的隱戶反而多於士族,可想而知,號稱嚴厲的庚戌土斷對庶族的確很有震懾力,但大部分士族顯然未嚴格遵守庚戌制令,不然的話何止六千隱戶!

侍中高崧冷冷道:“昔者山遐為余姚令,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山遐繩以峻法,到縣八旬,出口萬余——這僅僅是一個縣,而偌大的揚州百余縣,才檢括出一萬余戶,不問郡縣之責恐難服眾。”

王述道:“按庚戌制,在八月三十戊子日前自行清理出的隱戶,不追究主家之責,對逾期猶違制多占蔭戶、藏匿民戶的家族將實行嚴懲,各郡縣長吏對本郡縣有違禁之戶卻不向有司匯報者,輕則問責,重則免官——不知土斷司收到多少上報違禁之戶的文書?”

陸始雖說是土斷司長吏,但在此事上卻是寡言少語,仿佛置身事外,都由謝玄、陳操之作答。

謝玄道:“在勸退令下達之前,各郡縣多有上報大族強橫、地方官吏無力查檢隱戶之事,但自勸退令下達之後,這些文書都沒有了,但執行土斷依然不力。”

郗超道:“看來得派使者分赴各大縣復查土斷,此事待稟明桓公後再定。”

內侍傳聲,皇帝駕到。

皇帝司馬奕在侍臣相龍、朱靈寶的陪同下來到太極殿西堂,隨侍的還有侍禦史陸禽。

會稽王司馬昱將土斷之事向皇帝司馬奕略略稟報,司馬奕也無甚話說,全由會稽王處置。

會稽王司馬昱即命陳操之趕去姑孰向桓溫匯報土斷結果,庚戌土斷是由桓溫發起的,自然還要桓溫來作決定。

當夜,陳操之去見郗超,郗超將一疊文書交給他,說道:“這是揚州二十六縣密呈上來的文書,上報諸違禁藏匿隱戶的家族,你帶去呈交桓公一覽。”

這些文書不呈交給土斷司,卻到了中書侍郎郗超手裏,自然是不想讓陸始知曉。

九月十三日一早,陳操之帶著冉盛和五名軍士快馬回西府,九月十五傍晚趕到姑孰,先回寓所沐浴更衣,然後去將軍府拜見桓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