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

皇帝司馬丕和靜皇後同日駕崩。擇吉將於六月初五甲子日出葬,魏晉多有“禮教豈為我輩而設”之狂放任誕,但在帝後出殯前無論士庶軍民皆不得婚姻嫁娶、歌舞飲宴,這是最起碼的,然而姑孰城卻好似國中之國,一切如舊,姑孰溪南岸的酒寮娼肆並未關門大吉,照樣有尋歡作樂之人,只是少了軍府的官吏將校而已,市井小民根本不知道皇帝司馬丕駕崩之事,說起來還以為是穆帝司馬聃呢,司馬聃就是去年五月駕崩的,皇帝更換頻繁,姑孰百姓都記不住,只知道桓大司馬坐鎮姑孰已經四年,桓大司馬政令寬簡,百姓樂見。

桓溫一貫的策略是,不輕易入都、不擅離軍隊、不落人口實,老成持重、循序漸進,所以帝後駕崩,桓溫以洛陽危急為由。依舊不入建康,只派長子桓熙赴京向台城宮闕哭臨致喪,而同時,他與郗超之間的信使往來頻繁,對朝堂之事了如指掌,桓溫表奏征西參軍郗超為中書侍郎、荊州刺史桓豁監荊、揚、雍諸軍事、江州刺史桓沖監江州八郡諸軍事、並假節,朝廷不能不允,詔令將會在帝後出殯後下達,同時,會詔拜揚州刺史王述為尚書令,王述素與桓溫不睦,朝廷征王述入主台城,也是為了制衡桓溫,朝廷既答應桓溫奏請郗超為中書侍郎諸事,桓溫自也不便反對王述為尚書令,朝廷與世家大族聯合起來,目前還能勉強維持與桓氏的微妙平衡,桓溫現在就是想打破這種平衡——

桓溫將陳操之所陳的便宜七事和謝玄、陳操之共擬的《強軍策》傳遞給郗超參謀,郗超對《強軍策》尤為贊賞,他知道陳操之沉穩、謀定而後動,既然陳操之說可以煉制出更精良的兵器,那就不會是虛妄語,郗超請桓大司馬盡快施行,為第三次北伐早作準備,至於便宜七事,則要請桓溫奏請有司推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閱戶人、實行土斷。郗超建議謝玄當此大任,陳操之、祝英台為輔,他事可緩,此事宜在今年推行,要雷厲風行、嚴其法禁,不能像往年檢籍那般敷衍了事,世家大族的利益非觸動不可——桓溫深以為然。

郗超又向桓溫報告了敦請祝英台入西府之事,郗超已派人去了上虞密訪,確認上虞祝氏無祝英台此人,祝英台就是謝道韞,此事已確然無疑,桓熙到建康之後,郗超又與桓熙一道去烏衣巷謝府拜訪,重申桓大司馬對祝英台的渴慕之意,雖未見到那個祝英台,但謝氏想必明顯感受到了桓溫施加的壓力,謝安要想入朝為官,就不能忤桓溫之意,因為恒溫征辟祝英台是名正言順之事,並非無禮要求,郗超只擔心謝氏在推托不得的情況下會幹脆表明祝英台的真實身份。這樣桓溫只有作罷,但謝氏顯然不會這麽簡單處理這種事,因為這樣,祝英台固然是不用入西府了,但謝氏聲譽已經受到了影響,在謝氏看來桓溫也會覺得受到了愚弄,何如讓謝道韞悄然入西府,一年半載之後再稱病告退,這既不會與桓溫交惡,又全了謝氏的聲譽,而且據郗超所知,謝玄似乎是贊成其姊入西府,想必謝玄與陳操之交好,深識陳操之之才,又知其姊謝道韞一片癡心全系於陳操之身上,是以有意讓陳操之與其姊謝道韞多想處,促成二人姻緣,故而郗超建議桓大司馬,待帝後出殯之後,遣陳操之入建康再征祝英台入西府,然後由謝玄、陳操之、祝英台三人主謀大土斷事宜——

桓石虔、謝玄、陳操之三人來到將軍府時,見沈勁也在,卻原來是桓溫以洛陽危急為由不能入京為哀帝致喪,大司徒司馬昱與尚書仆射王彪之等人商議,決定準桓溫所奏,詔以沈勁補冠軍長史,不待哀帝出殯,命沈勁先率自募勇士北上助冠軍將軍陳祐守洛陽,桓溫今日乃是為沈勁壯行。

簡單宴席之後。沈勁即拜辭桓溫,即日率眾渡江北上,桓溫命桓石虔、謝玄、陳操之代他送沈勁一行至姑孰溪入江口,由西府水軍船只渡其過江,陳操之見桓溫並未給沈勁補充兵員,隨沈勁渡江北上的依舊是沈勁從吳興帶來的千余壯士,心裏暗暗一嘆。

沈勁與其手下勇士卻是意氣風發,與上次自發北上不同,此次是奉命而行,沈勁是七品冠軍長史,其部眾皆有榮焉。

臨上船,沈勁與桓石虔、謝玄等人一一道別,臨到最後,執著陳操之之手,說道:“陳掾力薦之恩,但叫沈勁不死,定當後報。”長揖到地,大步上船。

十艘西府水軍船只將沈勁千余人一次性送過江去,炎陽朗照,船帆鼓風,兵船很快離南岸遠了。

陳操之望著江上的帆影,他知道沈勁諸人的結局,大約兩年後。陳祐以救許昌為名,率眾而東,只留沈勁五百人守洛陽,慕容垂攻陷洛陽,沈勁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