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七章 蝴蝶的翅膀(第2/4頁)

祁承爜與張鶴鳴正議論之時,掌兵部事的左侍郎黃嘉善命小吏召集主事以上的官員至大堂議事,說有遼東最新戰報送到。

這份戰報用的是遼東經略的火漆印記,這是最權威的戰報,楊鎬向兵部詳細稟報了薩爾滸大戰的經過,並附有張銓和潘宗顏這兩位監軍的戰況報告和傷亡統計,撫順路杜松軍:亡六千八百一十九人、傷三千七百四十一人;開原路馬林軍:亡八百零九人、傷三百二十人;北關葉赫部:亡四百八十人、傷二百一十二人;斬獲東虜首級六千一百七十九個、擊傷東虜無數——

楊鎬的戰報和西、北兩路監軍的報告都是關於三月十一日至十二日薩爾滸之戰的經過,提及南路韓原善部和東路劉綖與朝鮮聯軍時,楊鎬只說已命東、南二路軍火速進攻赫圖阿拉,具體戰況未明——

撫順路監軍張銓的報告中還提到了冒死突圍向開原路軍求援的百戶穆敬巖和總旗周慶虎二人,提請兵部予以嘉獎。

當日下午,張原知道了遼東最新戰報,心下大定,只要奴爾哈赤沒能全殲杜松一路,那就無法從容伏擊其他幾路明軍,歷史上薩爾滸明軍慘敗的局面已經改變。

穆真真得知爹爹穆敬巖立功的喜訊,高興得直掉眼淚,還未滿周歲的小鳴謙見母親哭了,不明白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也哇哇大哭起來,穆真真趕緊將他抱起撫慰道:“姆媽是高興呢,你外祖立軍功了,你看,姆媽笑了。”

小鳴謙認真看著母親,又轉頭看看張原,這虎頭虎腦的孩兒破涕為笑。

……

對於楊鎬的薩爾滸戰報,朝中意見不一,有不少官員認為杜松損兵折將應論罪,撫順一路傷亡近半,副鎮、參、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以上的軍官陣亡十七人,這豈不是慘敗,在這些高坐廟堂、誇誇其談的官員看來,八旗軍看到天朝大兵到來,就會抱頭鼠竄,杜松卻損失如此慘重,豈非無能,兵科給事中趙興邦就彈劾杜松:“剛愎自用、將兵不習、智不能料敵、謀不能馭眾,以致損兵折將。”

另有一些官員如孫承宗、張原、戶科給事李奇珍、浙江道禦史楊鶴等人則上書力挺杜松,認為杜松以孤軍力抗建奴五萬精騎,讓奴酋各個擊破的陰謀沒有得逞,居功至偉——

到了十九日午後,兵部又收到最新戰報,清河路前鋒賀世賢所領五千兵在赫圖阿拉南面山谷遇伏,傷亡三千余人,副總兵賀世賢傷重不治;東路劉綖在阿布達裏岡北與建虜激戰受困,韓原善率部赴援,敵乃退守赫圖阿拉與費阿拉二城,此戰東路傷亡六千余眾,殺敵獲首級亦五千余,降賊的原撫順遊擊李永芳被擊斃。

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猛烈抨擊楊鎬,指責楊鎬延誤進兵日期,以致建奴能從容調集兵力專攻撫順一路,又指責楊鎬軍令錯亂,清河一路為何不能與開原路合兵一處,把建奴主力阻截在紮喀關外予以殲滅,反讓建奴退回橫崗又接連伏擊清河路與寬甸路,豈非不加傍哨、軍令失措之故?

趙興邦是齊黨骨幹,東林盡黜之後,三黨掌權,尤以齊黨勢大,但沒有了東林這個共同的對手,三黨之間也產生嫌隙,就是一黨之中也有了齟齬,趙興邦就因為周永春擢升為右僉都禦史而對方從哲心懷不滿,所以抨擊遼東戰事極為尖銳,同時他也代表了京城士庶急於求勝的輿論,還有,趙興邦也是揣摩萬歷皇帝的心意,萬歷皇帝對此次四路出兵極為關切,期待大捷,對現在這種局面當然是很不滿意的——

果然,三月二十日,萬歷皇帝下詔切責楊鎬,命令四路大軍合兵一處,定要攻下赫圖阿拉,兵部再發小紅旗催戰。

張原上書反對匆忙催戰,建奴主力俱在,又有科爾沁蒙古和東海女真諸部相助,要想剿滅建州女真絕不可能一戰成功,今杜松部與劉綖部已重挫賊鋒,杜松部可回屯沈陽,重築撫順城,招攬遼民,加強戰備;而劉綖部則重拓寬甸六堡,逼迫建奴退守,繕垣城堡,備芻糧,修器械,以遼人守遼;開原一路乃河東根基,應重兵鎮守,聯合北關葉赫隔斷建州與蒙古諸部的往來,而我大明對蒙古則加以恩撫,如此十年,建州必滅,遼東邊患息矣——

萬歷皇帝對張原的奏疏不予理睬,朝中官員對張原十年平遼之策也大多不以為然,十年太久,只爭朝夕啊,就連京城民眾對這位張狀元也多有非議,說四路大兵好不容易調集到遼東,不一鼓作氣滅了建州老奴,卻要進行長期戰備,這不是勞民傷財嗎,你張狀元是錦衣玉食,全不顧老百姓死活啊!

張原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