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〇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2/2頁)

禹煙向何宗彥詳細稟報了朝鮮撥亂反正的經過,何宗彥沒有表態,即命設宴款待眾人,張原告辭道:“何侍郎,下官思家心切,急欲歸去,這酒就不喝了,請何侍郎見諒。”

阮大鋮也起身告辭,何宗彥未多挽留。

張原和阮大鋮出了禮部大門,卻見張岱、文震孟、錢士升三人候在禮部衙門外的照壁下,張岱大笑著迎上來:“介子、集之兄,出使辛苦。”

文震孟和錢士升也過來向張原、阮大鋮拱手問安,使團方才經由玉河北橋上過時,已經驚動了翰林院中人,張岱和文震孟、錢士升三人就趕來禮部相見——

張岱仔細端詳張原,說道:“介子,你真是黑瘦了不少啊。”又看看阮大鋮,道:“集之兄也不是玉面郎君了。”

阮大鋮道:“黑瘦算得什麽,若非介子機警,我們差點就喪命遼東了。”

張岱驚問何故,朝鮮政變之事他們已經聽聞,但使團在鳳凰山遇襲之事卻還不知道,這時聽張原和阮大鋮說起當日交戰之事,不禁咋舌,他們一向讀孔孟之書、以琴棋書畫自娛,臨敵決生死之事只在書本上看看,沒想到張原、阮大鋮遇上了,覺得是不可思議之事。

“少爺——少爺——”

“公子——公子——”

武陵、來福、汪大錘和阮大鋮的仆從趕來了,張原便向文震孟幾人拱手道:“明日請幾位喝酒一聚,對了,我翰社同仁還經常聚會講學否?”

文震孟道:“不敢廢,每月兩次在大隆福寺聚會切磋,風雨無阻。”

張原道:“甚好,那請文兄代為聯絡,明日傍晚我在棋盤街永昌酒樓宴請翰社同仁。”

錢士升道:“當然是我等為你們兩位接風洗塵。”

張岱跟著張原去李閣老胡同,又命能柱回泡子河畔把素芝母子和李蔻兒也接到李閣老胡同這邊來,要好好團聚一番。

張原問:“不把劉氏嫂子一並請來?”

張岱道:“她出一趟門不易,要頭一天約好才行,鄭重其事的——”說著搖了搖頭,又道:“過兩日我再陪她過來吧,她那種人無趣得很。”

兄弟二人並肩步行,王宗嶽、穆敬巖等人跟在身後,說起張原離京後發生的一些事,除了大批東林官員被黜外,張岱道:“祁虎子跟著商禦史一家南下了,虎子舍不得景蘭小姐呢,景徽小姐不知病好了沒有?”

張岱這個翰林院庶吉士每日讀書習字,和未出仕時的逍遙日子差不多,黨爭也暫時未波及不到他,所以體會不到張原那種緊迫性,只為張原平安歸來感到高興,要到張原宅裏飲酒慶賀。

見到樂觀開朗的宗子大兄,張原也把心事暫且擱下,這些日子憂國憂民也夠悶的了。

此時大約是申時末,紅日將墜,七月中旬的天氣依然很熱,張原與大兄張岱搖著折扇剛走到大明門外,老仆符成駕著馬車來接了,符成喜笑顏開道:“少爺,少奶奶、穆姨娘和兩位小公子都在等著少爺呢。”

張原急著回家看妻兒,不願在路上遇到熟人寒暄耽擱,便與大兄乘上馬車駛過板橋胡同,再橫穿西長安街,行至石廠街,就見李閣老胡同口有人張望,正是小廝白馬,白馬叫道:“姑爺回來了,姑爺回來了。”飛一般跑回去了。

張原在胡同口下車,看到自家那所小四合院的金柱大門前有仆婦向這邊張望,叠聲說著“少爺回來了,少爺回來了。”

正這時,忽有一人從後面氣喘籲籲趕上:“介子,介子——”

張原回頭看時,卻是老師楊漣,趕忙施禮道:“楊老師一向安好,學生剛回京。”

楊漣摸出汗巾拭了拭額頭,對張原道:“介子,立即隨我去見吳閣老。”

張岱笑道:“楊老師,讓我弟先回家看看妻兒再去拜會吳閣老不遲吧。”

楊漣是個急性子,說道:“禹聖治水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挽著張原的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