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章 解鈴還須系鈴人(第2/2頁)

金處士搖頭道:“許醫官也是束手無策,自來啞疾都是因為耳聾,但貞明公主耳聰目明,只是不知為何不能出聲說話!”

張原道:“宋人有雲‘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貞明公主是受驚嚇而致失語,靠藥石是無法治愈的,這還要從別處想辦法。”

金處士雙眉一軒,臉現喜色,說道:“當年是鄭仁弘驚嚇了公主,如此說要治好公主還得落在鄭仁弘頭上?”

張原含笑道:“試試何妨。”

金處士道:“草民這就去稟知王大妃。”竹杖探路,很快就走了。

……

五月二十一日,綾陽君李倧在昌慶宮領仁穆王大妃詔旨正式署朝鮮國事,張原、阮大鋮兩位大明使臣參加了這一典禮,典禮散後,張原、阮大鋮向李倧辭行準備歸國,李倧竭力挽留大明使團多盤桓幾日,張原道:“不能多耽擱了,奴酋得知這邊的事定然狂怒,殿下也趕緊委派奏請使隨我們一道去北京吧,殿下早日得到大明的冊封才是要緊事。”

李倧道:“奏請使已經選定,由禮曹判書禹煙為正使,許筠作副使,書狀官依舊是金中清,張大人以為妥否?”

張原道:“甚好,那就三日後啟程吧。”

李倧躊躇了一下,說道:“張大人是不是去一趟慶熙宮向仁穆王大妃辭行,王大妃念天使恩德,幾番叮囑要多留天使一些時日。”

張原道:“我寫一封書信向王大妃辭行吧。”當即寫了一封辭行的表章,讓人送去慶熙宮,傍晚時仁穆王大妃命宮人送來了豐厚的禮物。

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張原和阮大鋮再次到宣武祠和宣聖廟祭拜,張原把光海君先前賄賂他們使團的一千兩黃金和八千兩白銀全部拿出來作為重修宣武祠和賑濟成均館貧困館生之用,大明使臣此舉贏得了王京士庶的極大好感,五月二十四日大明使團與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開王京上路之時,漢城百姓拖兒攜女相送,不亞於當年楊鎬班師回國的盛況,署國事的李倧領文武百官在漢城北郊依山設帳、夾道拜餞,為天使送行,少不了要賦詩贈別。

午後未時初,大明使團和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了宣武祠正式啟程,隨行的還有平山都護府的八百軍士,李倧擔心會有忠於光海君的兵將阻擊天使和奏請使,所以命李貴選了八百精兵要護送張原等人直到鴨綠江——

五月下旬,天氣炎熱,白晃晃的烈日灸烤著大地,乘車悶熱難耐,還不如戴著遮陽笠策馬而行,阮大鋮騎著一匹青色騸馬,一手執韁,一手搖著折扇,望著遠山蒸騰起的雲氣,大聲道:“終於踏上歸程了,盛夏酷暑,行路更難了。”

張原道:“從明日起,我們清晨卯時初就上路,未時便覓驛館歇息,以免在烈日下趕路中暑生病,免得欲速反而不達。”

阮大鋮並馬過來,小聲問:“介子,那位朝鮮公主沒來給你送行嗎?”

張原橫了阮大鋮一眼,阮大鋮朗聲笑著打馬跑到前邊去了。

張原回頭望,王京漢城已看不到,不遠處的北嶽山在晃眼的白日下顯得突兀枯瘦,山嶺上的草木都是蔫蔫的,似乎水分全被灸烤蒸發了,張原心想:“貞明公主的啞疾也不知治好了沒有,這個少女公主經歷了不少苦難,希望她以後過得安寧喜悅。”

張原當然知道貞明公主不便來送行,但想著從此不可能再見,心裏還是很有些惆悵,那次夜裏以筆交談的情景倏然浮現——

“張大人,張大人。”

一個錦衣衛校尉和一個平山都護府的軍士策馬奔回,那錦衣衛校尉叫道:“那位金處士在前面松亭等著為大人送行,大人要過去相見嗎?”

張原“哦”的一聲,在馬背上挺直腰杆向前方那片松樹林眺望,這片松林來時就曾經過,此地距離碧蹄館約二十裏,有一處涼亭,所以此地就叫松亭,遠遠的只見那座長方形的涼亭外立著兩個人,都是寬笠白袍,左邊那人身量高一些,手裏執著細杖,那就是金處士了,右邊那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