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啞女之秘(第2/2頁)

張原沒有走回去攙扶那少女,只是道:“把這冊頁收好,落在別人手裏可就不妙了。”轉身邁步便行,那少女卻膝行追到門邊,這時才有驚惶之色,指著自己的嘴,不住搖頭。

張原也搖了搖頭,說道:“去提筆寫字吧。”

少女起身撅著臀快步回到書案邊,很快寫了字出來躬身呈給張原,向張原解釋,卻原來這少女是幼時受了驚嚇以致無法說話,並不會耳聾,金處士對張原說她耳聾不知是出於什麽原因?

張原心道:“受了驚嚇也會不能說話嗎,那應該是精神上的毛病,器官無損,難怪以金處士的醫術也無法醫治好她。”說道:“好了,你別急,我行事自有分寸,你好生醫治那位具姑娘吧。”

少女小貞又跪下把那本小冊頁呈給張原,張原搖頭道:“這個我不能收,我不是朝鮮國的臣子,豈敢領貴邦王後的詔書,請金處士交給其他忠誠於仁穆王後的臣子吧,這冊頁你收好。”

……

平壤是平安道的首府,與漢城、開城並稱朝鮮三都,整座大城分內城、外城、中城和北城,裏閭密集、市井繁華,二十五年前的壬辰倭亂對平壤破壞極大,當時外城全部被毀,倭寇小西行長抵擋不住李如松的進攻,在退出平壤時放火燒城,北城和中城幾成廢墟,但經過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平壤恢復了元氣,城中人口超過了十萬,比得上大明一個中等城市了。

五月初三這日上午,張原和阮大鋮這兩位使臣由柳東溟、柳西崖兄弟還有平壤府參尹樸奕鴻和書狀官金中清等人陪同遊覽平壤城,先去城外參拜了箕子廟,箕子是朝鮮文明之始,朝鮮人祭拜箕子,就是表示與中國同根同源之意,朝鮮人喜歡白色,就是殷商尚白的遺風——

午後,張原一行前往平壤城西的龍山檀君祠,檀君在朝鮮有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老子,檀君本名王儉,據傳是天神與熊女所生,是五千年前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朝鮮人卻把神話人物當作正史,編造出檀君世系,即所謂的檀君朝鮮,這一段歷史可比中國的夏商周還久遠了——

張原參拜箕子廟還有興趣和敬意,參拜檀君祠則完全出於禮節了,龍山是一座小山丘,檀君祠就在山頂上,沿山百余級台階,到得祠外,就聽得有人在高吟:“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隔著一片松林,只聞吟詩聲卻不見人影。

張原聽出是金處士的聲音,問身邊朝鮮諸人:“吟陶詩者誰,淡泊得好。”

金中清道:“張修撰,這吟詩者乃敝邦極有名的一位隱士,姓金,人稱金處士,能蔔吉兇、精通醫術、劍術亦不俗。”

張原道:“這位金處士這麽有名嗎,前日曾到大同館訪我,我精神欠佳,草草數語便送走了,今日再會,定要長談一番,山中訪高士乃是人生一快。”

柳東溟皺了皺眉頭,這平壤地界,什麽事能瞞得了他,金處士那日見了張原他是知道的,金處士還把那個聾啞女徒留在了大同館,據說是給身體欠佳的兩位天使針灸——

柳東溟知道金處士是全州金氏子弟,與廢妃金氏是遠親,對此柳東溟並沒有多少疑心,金氏是大族,一向與王族李氏聯姻,盤根錯節,關系復雜,光海君並未因仁穆大妃之事遷怒於全州金氏,除了處決仁穆大妃之父金悌男一系外,並未株連其他人,而是著意拉攏,隱居龍山的這個金處士雙目失明已經多年,又能有何作為,所以柳東溟並未十分在意金處士與張原的接觸,最主要的是柳東溟壓根就沒想過張原竟存了顛覆光海君王位的念頭,他只急著催促張原盡快啟程,早早冊封李祬為世子後就厚禮遣送張原回國——

金中清便去請金處士過來,金處士只向大明天使一揖,其余人他都傲不為禮,張原隨柳東溟祭拜檀君時,金處士柱著竹杖立在殿外,白眼向天,自顧唱詩,這種孤傲有時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