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步戰無敵(第2/2頁)

卻聽穆敬巖道:“那位王師傅武藝遠在你爹爹之上,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哪。”

穆真真看了看與少爺說話的那個半老漢子,輕聲問:“爹爹和他較量過?”

穆敬巖慚愧道:“根本不是對手,在王師傅面前,我有勁無處使,若論步戰,怕是無人能敵得過他。”

穆敬巖對王宗嶽甚是佩服,廳上的張原卻已當面請教起來了,關王爺前耍大刀,張原在太極宗師王宗嶽面前把簡易太極拳練了一遍,王宗嶽問了張原幾句呼吸吐納方面的問題,得知張原根本不講究吐納,王宗嶽不禁臉露笑意,說道:“狀元公讀書之暇,用以舒展筋骨是不錯的。”

王宗嶽沒問張原這是從哪裏學來的,王宗嶽根本不認為張原練的是太極拳,王宗嶽的太極拳是能防身打人的,而張原的顯然不能,對於張原提出向他學習太極拳,王宗嶽很驚訝,名傳四海的張狀元竟要習武,這實在是驚世駭俗。

張原道:“我每日早起都要練幾遍拳術,為的是強身健體,先賢王陽明、唐荊川文武雙全,讓我仰慕,今日幸遇王師傅,不請教等於入寶山而空手回。”

張原習武,倒不是想成為大高手,因為這已不可能,體質、年齡擺在這裏,這畢竟不是金庸的武俠世界還能易筋洗髓玄功灌頂,更何況他也沒精力整日打熬身體,個人武藝再高對國家也無大益處,只是遇到太極宗師不學一學實在可惜,學得三招兩式讓自己在遇到襲擊時不至於毫無抵抗能力,總不能全靠別人護衛啊,藝多不壓身嘛——

王宗嶽見張原器重他,自是心喜,說道:“張大人願意學這粗蠻小技,在下豈敢藏私。”心裏也知道張原是出於好奇,這種少年公卿哪裏吃得了習武的辛苦——

次日一早,張原來到外院客房向王宗嶽學習太極拳,王宗嶽先向張原講解他的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一以貫之……”

強記是張原的優勢,王宗嶽只說了一遍,張原就全記住了,不由得讓王宗嶽感嘆狀元公的聰慧非常人所能及。

午前,杜青鋼、洪紀、洪信三人如約到來,張岱這日也過來了,素芝上月底為張岱生了一個兒子,明天就滿月了,張岱是來請張原夫婦明日去泡子河畔喝他兒子滿月酒的,張岱好客,喜結交三教九流人物,與杜青鋼、王宗嶽就同席飲酒敘談起來,張岱已知張原上疏請求出使朝鮮,本想讓能柱、馮虎隨張原去,現在看張原有杜松舉薦的武林高手相助,自是放心。

未時初,酒宴未散,白馬來報朝鮮使臣柳東溟求見。

已經是二月末,大明皇帝冊封朝鮮世子的旨意還未下達,這讓柳東溟心急如焚,所以來拜訪張原詢問對策,張原建議柳東溟再上疏請求皇帝冊封,別無他法,柳東溟無奈,只好再次懇切上疏請求萬歷皇帝開恩冊封——

……

就在張原與杜青鋼、王宗嶽等人飲宴之時,浙、楚、齊三黨首領也聚集在大時雍坊方從哲府第中商議京察之事,吏部尚書鄭繼之、刑部尚書兼署都察院事李鋕與方從哲商議後決定撇開萬歷皇帝自行舉行京察,晚明的官員就有這麽大膽,他們有祖制和慣例可循,萬歷皇帝不批復京察之期就是怠政,他們必須抗爭——

三月初二,丁巳京察在未獲萬歷批示下,由吏部尚書鄭繼之、刑部尚書兼署都察院事李鋕、文選司郎中王大智、考功郎中趙士諤、吏科左給事中徐紹吉、河南道禦史韓浚協理舉行,三月初五,察疏送到了內閣直房,吳道南一看,禮部主事丁元薦、戶部浙江司署郎中事陸大受、刑部郎中馬德灃、刑部主事傅梅、刑部郎中李俸、戶部郎中李樸等東林黨人俱名列察疏,這些人將被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