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自討苦差(第2/4頁)

柳東溟身後的副使許筠、書狀官金中清,還有另兩個朝鮮官員一齊向張原行禮致謝,這兩個朝鮮官員是趕來慶賀萬歷四十五年新年元旦的正旦使,禮部郎中邵輔忠也拱手道:“張修撰,一起去吧,你我同為浙人,往日也少親近,今日也一起喝兩杯。”

張原還禮道:“那就多謝了。”吩咐白馬回去報信,汪大錘依舊跟著他。

禮部的宴席就設在禮部衙門後堂廨舍內,除張原、邵輔忠等三位禮部官員和五名朝鮮使臣外,還有一名鴻臚寺的寺丞、一名行人司的行人列席陪同,席間張原向幾個朝鮮使臣問起奴爾哈赤新近動向,朝鮮毗鄰建州,對建州情況更了解,大明朝廷很多關於建州的消息都來自朝鮮的奏聞,書狀官金中清道:“如今除了葉赫部之外,奴爾哈赤已經掃平了女真諸部,去年八旗制建立,每一旗有五個甲喇,一甲喇有五牛錄,一牛錄三百戰士,也就是說奴爾哈赤麾下的戰士不下六萬人,其實不止,據在下了解,奴爾哈赤僅長甲軍就有近四萬騎、步卒五萬余人——”

邵輔忠驚道:“奴酋有如此多兵員?”言下之意似乎不大相信。

張原是相信的,奴爾哈赤若非有強大的軍力,也不敢貿然與大明為敵,論起來現在大明軍隊雖然遠比女真的十萬步騎多,但大明疆域廣闊、兵員分散,而且兵員戰鬥力沒法與女真軍隊比,據史料分析,薩爾滸之戰楊鎬統領的大明四路大軍虛張聲勢號稱四十七萬,其實只有十萬余人,奴爾哈赤則動用了步騎六萬左右,在人數上大明並沒有占多大優勢,軍士戰鬥力又遠遜,而且是分兵四路,奴爾哈赤卻是“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所以說薩爾滸之戰明軍的慘敗看似有很多偶然因素,其實是必然的——

柳東溟卻不想多談後金奴爾哈赤之事,向邵輔忠道:“邵郎中,敝國大王請求天朝冊封敝國世子之事,天朝禮部可有定議?”

邵輔忠道:“貴國王長子今年才十四歲,立為世子似為時尚早,再過兩年吧。”

柳東溟頗為惱火,心想:“你們皇太子是二十歲才冊立的,難道要我朝鮮王子也到二十歲才冊封嗎,真是豈有此理,無非是故意刁難,想要勒索財物。”

朝鮮國王光海君的嫡長子李祬就是柳東溟的外甥,柳氏是朝鮮屈指可數的大族,就好比東晉的王謝一般,柳東溟以惠章王妃之兄、從二品內禁衛大將的身份作為冬至使來北京,就是想讓外甥的世子身份盡快確立下來,這樣光海君的王位也就更穩固,他文化柳氏家族的聲勢自然水漲船高——

柳東溟道:“邵大人,在敝國,男子十五歲就已成丁,敝國王嫡長子李祬今年十四歲,天朝若於明年遣使冊封敝國世子最是合適,李祬既是嫡子,又是長子,不存在任何名分阻礙,還請邵大人在何部長面前多多美言,早日遣使冊封。”

邵輔忠道:“這也要皇帝批復後才能遣使賜封,柳使臣莫要心急,且在我大明歡度新年佳年,待元宵後,何侍郎定會草擬冊封奏章上呈皇帝。”

張原聽到遣使冊封之事,心中一動:“若能借此機會去一趟朝鮮,不但可以了解朝鮮國情,爭取朝鮮對大明的全力支持,又能實地考察遼東邊防,這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我現在已居朝堂之上,要救國不能再如以前那般書齋空談,要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才好。”當下便微笑道:“若冊封的旨意下達,在下倒是想作為使節去一趟朝鮮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嘛。”

柳東溟等朝鮮使臣聞言又驚又喜,歷來大明派遣到朝鮮的使節大都是行人司的八品行人或者鴻臚寺的八品主簿,遇有朝鮮國王登基、王子冊封、大婚這些重大典禮,大明才會派給事中、主事一級的官員前往,而象張原這樣的清貴狀元,從未有出使朝鮮的,若張原能成行,那就是朝鮮朝野的一種榮耀,也是柳東溟出使大明的功績,而且從前日蔚泰酒樓誣陷案來看,張原對朝鮮很友好,當然,並不是張原想出使朝鮮就能出使的,這還要由禮部、鴻臚寺、行人司會商後確定人選再報請皇帝批準——

柳東溟喜道:“張修撰肯駕臨敝國,實為敝國之幸——邵大人,敝國能否請求張修撰為冊封使?”

邵輔忠有點看不明白張原的用意,出使外國自來都是苦差,除了會得到藩國的一些禮物饋贈之外,別無好處,壞處卻不少,往返朝鮮至少半年,不知會錯過什麽升遷、交往的機會,還有路途遙遠、舟車顛簸,辛苦自不必說,水土不服的話一命嗚呼都有可能,更何況現在遼東奴爾哈赤驕橫不臣,搶劫大明邊境軍民牛羊財物之事時有發生,行路並不安全,所以邵輔忠想不明白張原為什麽會自願出使朝鮮,不會真的只是為行萬裏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