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章 鴨宴(第2/2頁)

張原當然不想與楊漣鬧矛盾,稍稍轉移話題道:“楊師,學生前年冬月路過無錫,曾到東林書院拜訪景逸、南臯兩先生,聆聽教誨,當時學生分析遼事,認為奴酋不出三年將建國,唉,學生對遼事的緊迫還是估計不足,奴酋今已建國稱汗,我大明卻無力應對,奴酋日漸猖狂,學生認為不用兩年,奴酋必要對我大明用兵,占我城池、殺我百姓,遼事將大壞。”

楊漣不以為然道:“建州老奴倚仗邊遠荒寒,我大明不會輕易動兵,妄自尊大也就罷了,豈敢啟釁攻我大明,這次越界殺人之事,奴酋不是懾於我大明國威,自縛兇手在撫順城下處死了嗎?”

張原道:“楊師未到過遼海,不明遼事之急。”

楊漣嘲笑道:“那你難道去過遼邊?”

張原不動聲色道:“學生這些日子在翰林院也不只是喝茶空談,學生翻閱了自萬歷初年開始的所有邸報,奴爾哈赤就是從萬歷十二年開始起兵一統女真諸部的,從萬歷十二年至今的三十三年中總共有六十九份邸報提到了奴爾哈赤之名,而近十年就占了五十一份,可見奴爾哈赤越來越讓守遼的大明兵將感到了威脅,奴爾哈赤從滅尼堪外蘭起,萬歷十五年滅阿爾泰部,十六年滅王甲部,二十一年在古勒山大敗葉赫、烏拉九部聯軍,二十七年滅哈達部,三十二年滅輝部,如今海西女真四部僅剩葉赫部,奴酋基本統一了女真諸部,麾下能戰之兵不下五萬,契丹人曾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在統一了蒙古部落後才南侵中原的,楊師還認為奴酋不足慮嗎?”

張原博聞強記,以邸報數據說話,論據滔滔,楊漣哪裏辯得過張原,左光鬥道:“張修撰真是有心國事者,讓人佩服,但如今朝政日壞、邊備不修,豈不正是奸邪當朝之故。”

張原心道:“朝政腐敗也不是這幾年的事,前幾年東林人主政,也沒多好,這不能歸咎於哪個人、哪個黨,皇帝不作為、士紳耽於享樂、邊將冒餉貪功、豪強占田淩弱,幾乎是個爛攤子。”在楊、左二人面前當然不能這麽說,只是道:“我也是權宜之計。”

“權宜之計。”楊漣不滿道:“權宜之計往往助長奸邪輩的氣焰。”

張原悶頭只是吃鴨,吃飽了後告辭,阮大鋮陪張原先走了。

待張、阮二人走後,左光鬥對楊漣笑道:“文孺兄,你這位狀元門生很有主見的啊,並不是愚忠君師的。”

楊漣搖頭道:“張原急於建功,正邪不明,實在讓我擔憂。”

左光鬥提醒道:“文孺兄莫忘了他的浙黨出身。”

楊漣道:“共之兄不必擔心,張原雖有些急功近利,但為人正氣,素來治《春秋》無奸佞,這個我是相信他的,而且他與劉廷元、姚宗文輩已是死敵,哪裏還能歸於浙黨。”

……

通過與楊漣、左光鬥一席談,張原深知自己以後的道路之難,大明朝野上下基本是沉醉於老大帝國的虛幻強大中,必得奴爾哈赤來警醒,很多事他有心無力,現在能做的就是教皇長孫讀書了,因為三皇孫朱由楫夭折,皇太子和皇長孫已有多日未出閣講學,到了十三日,東宮傳旨恢復講學,當日是孫承宗為皇長孫進講,十四日輪到張原——

明日就是中秋節了,原本淡青色的天空已變成深藍,天高雲淡,風中有桂花的香氣,從宮城東華門進去,沿禦河右岸至文華門一帶,海棠花、玉簪花盛開,張原看到有內侍在河畔采花,不免有些奇怪,跟在他身邊的高起潛介紹道:“張先生,宮中過中秋節要賞花賞月,有些嬪妃會遣內侍采剪海棠花和玉簪花用龍泉大瓶插著送到她們那裏去。”

張原點點頭,問:“皇長孫殿下這些天還好吧?”

高起潛道:“長哥與三哥兒手足情深,十分哀痛,這兩日才好一些,張先生等下再開導寬慰一下哥兒,哥兒最敬重張先生。”

張原“嗯”了一聲,又問:“你幹爹近來與客嬤嬤關系如何?”

高起潛道:“幹爹與客嬤嬤關系還好,不過幹爹想和客嬤嬤對食尚未成功,那個魏少監現在已經對幹爹很有些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