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顏面(第2/2頁)

張鶴鳴領著張原去拜會兵部右侍郎魏養蒙,兵部也沒有尚書,由右侍郎魏養蒙署兵部事,張原對魏侍郎說派往葉赫部僅一千槍炮手是不夠的,至少三千,而且要配備最新式的燧發槍以及虎蹲炮這些鐵炮以助守城,撫順必須盡快重兵固防,撫順遊擊李永芳難當重任……

魏養蒙對張原的慷慨議論無動於衷,只推說皇帝不肯妄動幹戈,而且遼東軍餉從今春以來十缺其三,兵部至今無處籌措,沒銀子什麽事都辦不了,又說張修撰可以自行上疏議論國事,看來魏養蒙對張原這麽一個剛剛釋褐的少年翰林對兵部事指手畫腳頗為不滿。

張原無奈,又去拜會了老師楊漣和詹士府的孫承宗和師兄徐光啟,楊漣是戶科給事中,對兵部事不甚了然,呈報兵部事當然以兵科給事中最妥,但東林中人沒有任兵科給事中的,而且其中一名兵科給事中趙興邦曾追隨劉廷元彈劾張原的冰河說,這人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張原忽然想起另一名兵科給事中熊明遇是齊人,不知與亓詩教交情如何?

次日,張原又去拜訪亓詩教,問知熊明遇與亓詩教關系甚密,當即由亓詩教引薦去拜訪熊明遇,把自己寫的《遼東危急疏》請熊明遇指教,熊明遇表示會上疏助張原聲勢。

八月初六上午,張原、熊明遇、徐光啟、孫承宗的四道奏疏送到了內閣,內閣首輔方從哲見這四道奏疏都是言遼東事,對次輔吳道南道:“會甫兄,昨日遼東巡撫李維翰的奏疏交給司禮監了嗎?”

吳道南道:“已交上去。”

方從哲道:“清河漢民越界遇害之事李巡撫已經有最新奏疏呈上,事情大致解決了,張原四人卻借李巡撫上回的奏疏大談遼事,頗有危言聳聽之詞,這四份奏疏我來票擬吧。”當即提筆寫了處理意見,交給吳道南簽署時,吳道南道:“孫承宗熟知邊事,熊明遇是兵科給事中,非是張原少年書生能比,孫、熊二人也對遼事憂心忡忡,中涵兄還是慎重為好。”

方從哲道:“目下遼東平安無事,還是不要輕舉妄動,漢民越界被害之事李巡撫已經妥善解決,保住了我大明的顏面,若再輕啟釁端,鬧出事來反而難以收拾。”

吳道南見方從哲如此說,只好作罷。

八月初八,兵科給事中熊明遇在皇極門接到了皇帝批復的奏章,除了他和張原、孫承宗、徐光啟的奏疏外,還有遼東巡撫李維翰的奏疏,張原四人要求加強遼東軍備、補發軍餉的奏疏皇帝沒有應允,熊明遇看李維翰的奏疏,卻原來奴爾哈赤已經服軟,將殺害漢民的兇手二十人帶到撫順城下當場斬殺,李維翰認為已經揚了國威,為安撫奴爾哈赤,李維翰建議免去馮有功遊擊軍職,因為馮有功為給軍士修營房,放縱軍民越界采木,馮有功還有貪冒軍餉之事,此次又輕啟釁端,應兩罪並罰——

張原知道這事的處理結果後仰天長嘆,心道:“在撫順城下被斬殺的哪裏是什麽兇手,兇手扈爾汗是努爾哈赤的義子,奴爾哈赤哪裏肯殺,所謂的兇手應該是奴爾哈赤與其他女真部落爭征中捉來的俘虜,做樣子給大明朝廷看的,努爾哈赤應該是認為與明軍正面為敵的時機還沒到來,所以暫時表示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