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七章 慈母心(第2/2頁)

履潔快嘴快舌道:“外祖父、外祖母都說小鴻漸的眉毛象我舅母,鼻子嘴巴象我介子舅舅。”

王炳麟將一塊五色小玉珮掛在小鴻漸脖子上,道:“這算是見面禮,好了,抱進去吧,鴻漸賢侄,三年後京中再會。”

張汝霖在西張那邊準備了筵席,請王炳麟一眾送行的客人去喝酒,這邊商澹然吃了一碗肉粥,給小鴻漸喂飽了奶,帶了乳娘周媽、雲錦、玉梅這兩個侍婢,還有一個名叫白馬的小廝,這些人都是要跟著她去京城的,張瑞陽又讓他的老仆符成也跟去侍候,符成前些年一直跟著張瑞陽在開封周王府,見多識廣,辦事麻利,雖已年近六十,但身子骨還很健朗,這長途遠行,也的確需要這麽一個老成能幹的忠仆打點,符成的兒子符大功已經成家,留在山陰——

一行人從後院門到投醪河邊上了那條四明瓦白篷船,這船是西張的,商澹然與張岱之妻劉氏同乘,另有一艘三明瓦船,由張岱之父張耀芳與眾仆乘坐,張耀芳要一直送到京城去,這投醪河原本清淺無法行船,今年春張汝霖雇了三百民夫疏通了二裏河道,現在張氏的船已經可以經此允入廟河了。

張母呂氏由兔亭和翠姑攙著走到投醪河邊來,大肚子的伊亭跟著,商澹然在船上見阿姑眼淚汪汪,趕緊把鴻漸給周媽抱著,她上岸攙著阿姑呂氏道:“阿姑,你怎麽又出來了,先前不是已經說好不要出來送的嗎——”

張母呂氏朝船上招手:“抱下來,抱下來,小心些。”這當然是把她乖孫鴻漸抱下來。

周媽便把鴻漸抱下船,張母呂氏拉著鴻漸的肉肉的小手,叫“乖孫”不叠,眼淚打濕了繈褓,繈褓中的小鴻漸咧著嘴笑。

商澹然怕阿姑戀戀不舍太傷心,就故意道:“阿姑,那我和鴻漸今日不走了,過兩天再走吧,也好多陪陪阿姑。”

一聽這話,張母呂氏趕忙收淚道:“這怎麽行,今日是出遠門的良辰吉日,翻了《玉匣記》的,而且給原兒的信也是說你們母子今天啟程,原兒會在京中等候,若晚去他豈不焦心。”說著,用絹帕拭了拭眼淚,笑著對小鴻漸道:“乖孫,到京中去見你父親,他還沒見過你呢,見這般可愛,可知有多快活。”又左右各親了小鴻漸一口,這才道:“你們上船去吧,我在這看著。”該叮囑的事這些天也不知叮囑了幾十遍了,離別之際,倒沒什麽太多話要說。

商澹然對伊亭輕聲道:“伊亭姐姐,我和鴻漸走後,你趕緊就搬過來住,多陪陪阿姑,別讓她過於牽腸掛肚。”

伊亭道:“我曉得,你放心去吧,路上照顧好小鴻漸,到京中就給母親寫信報平安。”

商澹然上船去,這時張岱之妻劉氏也帶著一群婢仆上船來,劉氏這次帶進京的有婢女仆婦七人,還有兩個小廝和兩個老仆,四明瓦船寬大,也盡住得下。

又過了一會,張汝霖等人送張耀芳出來了,張耀芳的妻子陶氏也來相送,過橋來與張母呂氏說話,看著兩條船駛去,張汝霖、張瑞陽、張炳芳、張萼等人跟船送一程,呂氏、陶氏這些女眷就只有留在原地眼淚汪汪,陶氏還好些,陶氏還沒乖孫,張母呂氏卻是極為不舍,說道:“這一去不知幾時才能再見到呢!”

很多進士做了京官的,往往只有父母去世後才丁憂回鄉——

兩條船到八士橋頭,橋頭等著很多送別的人,當然得停船道別一番,三明瓦船上的張耀芳戴著近視鏡站在船頭向送客作揖,四明瓦船則泊在一邊等候,橋邊還有一條稍小一些的烏篷船與四明瓦船泊在一起,商澹然起先沒在意,她現在的心情浮浮落落,既有赴京與夫君相聚的渴盼,也有離鄉遠行的惆悵,聽得懷裏的小鴻漸笑出聲來,商澹然這才往窗外一看,卻見對面那條烏篷船上有個眉目清朗的女子倚著竹窗向她微笑——

商澹然吃了一驚:這不是會稽王家的嬰姿小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