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3/4頁)

《甘薯疏》得以繼續講下去——

翰林院的官員和庶吉士中午都是在院中膳房用餐,夥食由光祿寺負責提供,午休之時,徐光啟與張原說起講堂之事,張原道:“選也詩文,教也詩文,所學與實際政務完全不相幹,這樣是養相才嗎?弟以為庶吉士講官除了翰林院和詹士府的資深官員外,還應請六部堂官、各省巡撫講各自熟悉的政務和民生民情,每月至少安排兩堂這樣的課業,這樣才是培養人才的途徑。”

徐光啟贊道:“賢弟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麽想的,只是要施行起來極難,官員大都安於現狀,而且黨爭讓人疑神疑鬼,若有人提出什麽改革措施,其他人首先想的不是這措施是否與國與民有利,而是揣測因這改革哪一黨人會利益、哪一黨人會受損,一有事就互相攻訐,以致改革政令難以出台。”

張原道:“這事由我寫一份條陳向劉院長建議,然後再讓幾名庶吉士也一起提出要求。”

徐光啟知道張原在新科進士和庶吉士當中很有影響力,說道:“我也以詹士府講官的身份同時提出這一建議,劉院長也掌管詹士府。”

正說到劉院長,忽見一個文吏急急進來向侍讀學士郭淐稟道:“劉院長在禮部衙門突然暈厥,昏迷不醒,已傳太醫院醫官救治,醫官說是中風。”

張原與徐光啟面面相覷,張原心道:“劉楚先院長看著心寬體胖、滿面紅光,卻原來是高血壓啊,大明朝沒有腦外科手術,腦溢血的話很危險,看來六部堂官又要少一位了。”

兩日後,傳出禮部尚書劉楚先病故的消息,禮部以謚請,萬歷皇帝詔下,贈劉楚先為太子少保,謚文敦,至此,六部中的戶部、禮部、刑部、工部的堂官俱空缺,劉楚先去世後,禮部就由右侍郎何宗彥代署部事——

劉楚先是張原會試時的副主考,支持吳閣老取中張原,對張原是有恩的,劉楚先猝然去世,張原頗為難過,又想吳閣老也是一副病歪歪的樣子,方閣老倒是身體康健,這前景還真不大妙。

……

穆敬巖在京城過了端午節,五月初七啟程回榆林,這次領了五百支新鑄鳥銃、一千支標槍、一千面藤牌,還有寧波弓、鐵箭、腰刀、雙手長刀、大棒、鎧甲等等,足足裝了十大車,由兵部加派十名軍士一道押送去榆林——

張原送穆敬巖一行出外城西便門,他給杜松寫了回信,回贈了一些京城物產,臨別時說道:“杜參將明年應該還會派穆叔來京公幹,到那時應該可以更換到新式的燧發槍了。”

經過祁承爜和張鶴鳴這兩位兵部郎中的力爭,兵部和工部部議並試驗之後,決定逐步以燧發槍替代火繩槍,但制造燧發槍不是那麽容易的事,精鐵煉坯、煮筒、鉆銃心、銼磨、打制照星火門、磨鏨、鉆火門等等工序,需要兩個月時間,第一批打制五十支供試驗和改進,燧發槍真正要能投入實戰是需要一年時間,對此張原已經很滿意,這是影響兩年後的薩爾滸之戰的第一步,一定要避免四路進軍三路全滅的慘敗,只有改變了薩爾滸的戰局,他才能贏得時間進行其他改革,不然的話,大明財政就被會遼東戰事拖垮,遼餉加派,民怨沸騰,到了那時任誰也無力回天——

穆敬巖叮囑了女兒穆真真一些話,拜別張原,策馬押解軍械西去。

五月陽光熾熱,京城西郊,穆真真翹首看著爹爹穆敬巖走遠,忽然問張原:“少爺,大明不許女子上戰場嗎?”

張原道:“軍中當然不許有女子,怎麽,真真還想隨父出征做花木蘭嗎?”

穆真真道:“婢子是想以後少爺領兵出征,婢子不能跟著那可怎麽好。”

張原笑道:“是啊,沒有真真保護,我可是寸步難行。”

穆真真羞道:“少爺,婢子可不是這個意思——”

張原笑問:“那真真怎麽就認為我這書生以後能領兵?”

“我爹爹說的。”穆真真道:“爹爹說都是文官領兵,少爺熟知邊事,以後一定能統兵。”

張原微笑,說道:“真有那一天,我會設法讓你跟著我,我大明不是還有女宣撫使嗎。”

穆真真忙問:“是誰?”

張原道:“石柱土司馬夫人秦良玉啊。”

……

五月十三日黃昏,穆真真和往常一樣與武陵、汪大錘、來福一起到玉河北橋畔等張原出翰林院,這時從各部衙門退堂歸家的官員絡繹不絕,或乘車、或乘轎,步行的也不少,吏科都給事中姚宗文也乘車經過玉河北橋,立在橋頭的高挑白美有異族風韻的穆真真頗為惹眼,姚宗文那個隨車的健仆忙對車內的姚宗文道:“老爺,小的看到那日在燈市街驚了我們馬車的軍漢之女了,就在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