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驚馬(第2/3頁)

客印月笑著萬福道:“多謝公公,小婦人現在雖在宮中,但哥兒一天天長大了,待哥兒大婚,小婦人就要出宮的,所以還得為後半生著想。”

這麽一說,鐘太監倒有點憐惜這婦人,說道:“你愁後半生做什麽,哥兒日後承繼大統,你還愁後半生沒得吃沒得喝,就是雜家也可看顧你。”這很有點表白的味道了。

客印月嘻嘻一笑,媚目斜睨著鐘太監,倒把鐘太監看得有些赧然,鐘太監清咳一聲,說道:“勛勤殿到了,客嬤嬤留步,雜家與王公公有些話說。”拾級上殿,走到丹墀上回頭看時,那婦人已經往回走了,正午陽光灑落,將那婦人照得甚是明麗,宮裙包裹下的腰臀扭動著,兩條長腿邁動得很快,風風火火的,有股爽朗潑辣勁——

“鐘公公,找我何事?”

王安從殿內走出,王安是太子朱常洛的伴讀,是慈慶宮的首領太監,年近五十,有胃痛之疾,總是皺著眉,兩頰如削,一副嚴肅的樣子。

鐘太監作揖道:“王公公,我有要緊話說。”

王安盯了鐘太監一眼,點頭道:“隨我到小爺書房說話。”

鐘太監跟著王安進到太子書房,裏面有一個小內侍在整理散亂的書冊,鐘太監皺了皺眉頭,王安便讓那小內侍出去,然後道:“鐘公公現在可以說了。”

鐘太監便將他方才一路從東安門進來的所見說了,憂心忡忡道:“小爺處境堪憂啊。”

王安是東宮死忠,為維護太子不惜性命的,聽了鐘太監所言,也是心驚,說道:“我平日只想著怎麽辯解鄭貴妃在萬歲爺那裏進讒言陷害小爺,倒是沒想過可能他們會指使人闖宮謀害小爺——”

鐘太監道:“前年錦衣衛百戶王曰乾在皇城放炮上疏,告發奸人孔學等受鄭貴妃指使欲謀害小爺,但萬歲爺卻不肯追究,反把王曰乾打死了——慈慶宮若真發生了什麽不測之事,萬歲爺只怕也不會嚴懲鄭貴妃,最後還是會找幾個替死鬼來結案,然後,福王理所當然成為儲君了。”

王安聽得冷汗涔涔,鐘本華所言之事絕非不可能發生,顫聲道:“我去讓人即刻加強慈寧宮守衛——”

鐘太監搖頭道:“鄭貴妃在宮中勢力王公公是清楚的,加強防衛適足以提醒鄭氏盡早下手。”

王安冷靜下來,目視鐘太監,問:“鐘公公,我素知你熟讀聖賢書,對小爺、哥兒是忠心耿耿,你是否有良策,請盡管直言?”

鐘太監便將那個計策說了,王安眉毛不住跳動,沉思半晌,贊道:“果然好計,這樣可以讓朝野知道小爺艱難的處境,即便不能扳倒鄭氏,也可警告鄭氏再不敢危害小爺。”

鐘太監道:“既然王公公認可此計,那是否立即稟知小爺?”

王安搖手道:“此事不必讓小爺知道,我等奴婢為小爺分憂便是。”

鐘太監皺眉道:“此事非同小可啊——”

王安肅然道:“鐘公公放心,這事我來擔當,為了小爺我何惜此身,我在京城多年,還是有些門路的,我能安排妥當,公公獻此妙計足矣,其他事不須公公操心。”

鐘太監點頭稱是,不要他操心最好,他也知道王安與東林一黨的官員多有來往,當年的漕運總督李三才、首輔葉向當都曾稱贊王安之賢,王安一個內官在外臣中口碑頗佳,王安之賢主要表現在竭力維護東宮的地位和安全,這是東林黨人最看重的,現在朝中東林黨人雖被三黨壓制,但依然有強大的勢力,有他們相助,安排一個闖宮的死士應該不難——

用罷午飯,王安便讓心腹之人去大明門外棋盤街見刑部主事王之寀,約王之寀在皇城北面的千佛寺相見,王之寀是陜西人,東林骨幹,與王安交情不淺,原任清苑知縣,以善能斷獄,升任刑部主事。

申時初刻,王安先到千佛寺,在大雄寶殿上了三柱香,轉出山門外,就見王之寀乘馬車來到山門外,王安便悄然上了王之寀的馬車——

……

張原回到東四牌樓四合院,張聯芳也過來了,張聯芳來恭喜族侄張原喜得貴子,中午時,張原便在附近酒樓擺了一桌酒席,宴請葆生叔、內兄商周祚、族兄張岱、祁彪佳,還有穆敬巖,穆敬巖起先不肯與張原等人同席,連稱折殺小人,在張原的要求下才坐了,眾人聽穆敬巖講追殺蒙古韃子的事來下酒,不亦快哉。

午後,張聯芳、張岱叔侄回泡子河畔,祁彪佳與商景蘭在書房寫字作畫,輕言細語,張原則與穆敬巖長談,仔細詢問邊衛的情況,穆真真和小景徽旁聽——

穆敬巖在張原面前是實話實說,他說邊衛軍戶經商者比比皆是,還有軍士逃亡、編制疏漏、拖欠軍餉時有發生,軍士月糧少,差重役繁,武官貪暴,說到這裏穆敬巖補充了一句:“杜參將待我很好。”邊衛有不少武將,平時壓榨軍士糧餉,有功就讓親信家丁去冒功領賞,這樣就阻絕了普通兵勇立功升遷的渠道,軍士看不到前途和出路,哪裏還會有士氣,穆敬巖還算是杜松肯提攜的,不然哪裏能升遷得這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