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天上神仙(第2/3頁)

徐光啟忙道:“張大人出力最巨,若非房官力薦,我一閱卷官有何能為,還有劉尚書、吳閣老,都是今科狀元的伯樂啊。”說話時,注目張原,心下極是欣慰,他能堅持不容易,張原更不容易,張原以一甲第一名讓那些無恥宵小卑汙言論都銷聲匿跡了——

……

瓊林宴畢,張原率新科進士去鴻臚寺學習禮儀,官場上有一套禮儀的,由鴻臚寺卿親自教導,練習了一個下午,傍晚出皇城各自回住所。

三月二十日,鴻臚寺賜狀元張原冠帶朝服一裘和十兩一錠的紋銀五錠,其他進士只有銀子沒朝服,狀元總是享有格外的恩典,除此之外,朝廷還要傳令紹興府為張原建狀元坊以示榮耀。

三月二十一日,張原執筆代丙辰科三百四十八名進士上表謝恩,這日要舉行朝會大典,鴻臚寺設表案於皇極門之東,錦衣衛設鹵簿法駕於殿前,本來皇帝是要到場的,但萬歷皇帝能出席傳臚大典已經非常難得了,哪能指望他再升殿——

皇極殿中作樂,中和韶樂奏升平之意,司禮監的宦官在階下鳴鞭,這個鳴鞭很有特色,不經長期訓練施展不出來,鞭用鱷魚皮制成,有一丈多長,那宦官執著鞭柄上下飛舞回旋繚繞,“啪”的一聲,音長而韻,如鸞鳳齊鳴,響徹雲霄,迥異凡響——

鳴鞭三響後,鴻臚寺官員引張原及諸進士上殿列班,現在是按殿試名次排隊,張原、文震孟、錢士升居前三,二甲第一名是賀逢聖,翰社其他社員的殿試名次分別是,洪承疇二甲第十二名、黃尊素二甲第五十九名、阮大鋮三甲第五名,倪無璐三甲第十九名、張岱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許觀吉三甲第二百一十名、孫際可以三甲最後一名墊底,丙辰科進士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是翰社中人,實為奇巧之事——

張原率諸進士向皇帝的龍椅寶座四拜後起立平身,贊進謝恩表,鴻臚寺卿舉表案於殿中,贊宣表,禮畢。

翌日,張原又要率新科進士到北京國子監拜謁孔子廟,行釋菜禮,繁文縟節,極是隆重,禮畢,易冠服,這便叫釋褐,從此不再是平民之身,是官身了,出則輿馬,入則高坐,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唐代進士要在大雁塔刻石題名,明代進士同樣要刻石立碑,公推一名楷書好的新科進士書寫碑文,眾進士推舉狀元張原執筆,張原自知書法算不得佳,推薦文震孟,文震孟便用楷書大字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萬歷四十四年丙辰科三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張原等三百四十八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用茲告示——”

然後書寫諸位進士的名字,碑文刻好後存放於國子監。

至此,殿試後的一系列典禮結束,選官授職開始,先前看著一甲二甲三甲似乎差別不大,都是進士,一到選官授職這差別就顯示出來了,按《大明會典》,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二甲進士授給事中、禦史、主事、行人這些正七品京官,三甲進士放外職為知縣、推官之類的從七品官,從七品要升到從六品,往往就要十年的官場經歷,張原以丙辰狀元直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這官場起步就大大超越儕輩——

當然,在正式選官授職之前,還有一次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試,二甲、三甲進士都可參加,爭奪二十四個進入翰林院的機會,一甲三人直接進入翰林院,除授品官,俗稱“天上神仙”,從二、三甲經館選進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的稱“半路修行”,因為庶吉士無品,要在翰林院經過三年學習再授官,自英宗天順二年以後,非翰林不入內閣,也就是說只有進到翰林院才有成為內閣輔臣的可能,所以除了那些年過五旬的老進士之外,其余進士都參加了三月二十四日的翰林院館選——

三月二十七日,館選結果公布,倪元璐和張岱名列二十四人名單,翰社十人竟有四人進了翰林院,大明第一社盟的地位確立了,對於張原來說,今日還有一件快事,科場舞弊案終於水落石出,那個已經乘船到了濟寧的松江裝裱匠被抓獲,星夜送回京中,經三司會審,禮部郎中周應秋枉法及董氏父子陷害張原一案證據確鑿,董祖常與三名董氏家仆以謀殺人定罪,董祖常是主謀造意者,斬;三名董氏家仆是從而加功者,絞;汪守泰因參與謀劃,杖一百、流三千裏;周應秋,絞;沈同和充軍撫順,趙鳴陽杖責並革除舉人、秀才功名,終生不得參加科舉;董其昌因年老,疾病纏身,在刑部獄中治療,未判決——

大明朝對科舉舞弊案並無重刑,這次周應秋若不是主謀殺人並在貢院縱火,單是割截試卷至多就是革職,絕不至於死,只是人一旦犯錯就止不住,越陷越深,終至滅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