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殿試策題(第2/3頁)

雖然復試榜單上只有文震孟六人的名字,但張原在這次復試第一的消息依然很快傳揚開來,張原的聲望在今科八千考生中如日中天,還有,沈同和復試首藝抄襲張原已刊刻印行的舊作,更是成為笑談,可惜楊石香還沒把書鋪開到京城來,不然張原的那本時文集子要京城紙貴——

就在復試放榜的當日午後,今科會元沈同和被拘捕下至刑部審問,因為本月十五日就是殿試之期,萬歷皇帝傳旨三日內查清沈同和舞弊經過,其實不須三日,沈同和自幼嬌生慣養、錦衣玉食,沒吃過苦頭,雖然此前趙鳴陽叮囑他要死咬住復試時因為心情惡劣以致文理荒悖,但面對兇狠猙獰的刑部獄吏,還沒動刑沈同和就已嚇得魂不附體,一五一十全部招供,安排他與趙鳴陽號舍相鄰的正是禮部郎中周應秋,還有一位姓房的禮部從八品副使也是同謀,為通關節,沈同和送了周應秋紋銀六千兩,至於兩個號軍,是臨時每人給了十兩銀子——

鐵證如山,正五品禮部郎中周應秋終於鋃鐺入獄,下一步就是追查貢院縱火案,趙鳴陽也隨即被拿問,今科會元和第七名被取消,會試沒有會元,這是大明朝開科取士兩百多年來從未有之事,內閣次輔吳道南和禮部尚書劉楚先聯名上疏萬歷帝,要以張原補會元,但萬歷皇帝未予批復——

張原對自己能否補會元並未多在意,會元只是虛名,關鍵是殿試要發揮出色,他現在全力為殿試做準備,殿試只考一篇策文,由皇帝親制策問,一般都是皇帝比較關心的國計民生問題,內政、外交、財賦、貿易都有可能,但到了萬歷末年,廷試對策已經有些變質,策問多系君德君心、聖學聖政等浮誇虛言,應試者只須依照固定套路寫些大話、空話、恭維話就能順利通過殿試,殿試不會黜落應試者,只按策文排定三甲名次——

張原自三元連捷成為秀才後,花在制藝上的工夫就相對減少了一些,而對大明朝的種種政策和現狀加意留心,他的遠見卓識不是別人能比的,這次殿試他沒打算寫一些恭維稱頌的陳詞濫調,他要寫出真知灼見來,書生救國從此始——

三月十三日,司禮監傳出萬歷皇帝欽點的讀卷官和執事官,讀卷官由內閣兩位輔臣、六部尚書、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的正官,還有詹士府、翰林院堂官共十四人組成,監試官為監察禦史兩員、掌卷官為工部員外郎、受卷官為工部主事、彌封官為秘書監監丞、對讀官為尚寶司司丞和翰林院編修兩員,其余監門官、巡綽官以鎮撫司千戶擔任——

……

三月十四日寅時末,張原早早起床沐浴,穆真真為他搓幹濕發,服侍他穿戴上昨日禮部統一發放的袍服冠靴,考籃依舊備上筆、墨、硯——

天還沒亮,燈火搖曳,穆真真看著衣履一新的少爺顯得很輕松的樣子,殿試沒有會試緊張啊,問:“少爺要不要帶幾個宛平李子去吃?”

張原喜歡吃那種李子,這時卻搖頭道:“殿試回來再吃,考試時肚子宜空,撐得飽飽的就不想事了。”

叩門聲響起,商周祚的聲音道:“介子,準備得如何了,一起用匾食,我與你一道去承天門。”

張原食用了半碗肉餡匾食,天已經亮了,與內兄商周祚一起出門,景徽送出二道門,對張原道:“張公子姑父,這回在皇帝面前考,沒人敢害你了,一定考個狀元哦。”

張原回頭,小姑娘前發剪得平平的,整齊的發梢剛好壓在眉毛上,烏黑的發、秀氣的眉、清亮的雙眸、笑著抿起來的嘴唇,非常可愛,依稀有其小姑姑澹然的影子,張原心想:“若澹然這次為我生的是女兒,不知會不會有點象小徽?”笑應道:“好,一定努力。”

商周祚含著笑,心想妹婿這次狀元不敢說,一甲前三是很有可能的——

馬車駛到大明門外天才大亮,張原提著考籃下車,到禮部大堂集合,按會試名次排隊,張原會試是第六名,現在排在第五,排前四位的分別是來復、賀逢聖、錢士升和洪承疇,復試中式的文震孟六人排在最末,總計三百四十八人,在禮部右侍郎何宗彥和五經房官帶領下走過千步廊和金水白玉橋,來到承天門外——

承天門今日除了慣常值守的金吾衛之外,還有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兩百名,大漢將軍並非真的是將軍,也是殿廷衛士,這些大漢將軍個個身高近六尺,風翅盔、黃金甲,高大雄壯,威風凜凜,整齊排在承天門兩側,手按刀柄,盯著從他們面前走過的考生——

這次搜檢不以書籍夾帶為主,而是搜有沒有帶武器,這只是防個萬一,哪個考生會帶刀劍進皇宮呢,這不是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