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欲寄彩箋兼尺素(第2/2頁)

穆真真也在書房裏給她爹爹穆敬巖寫信,聽說王微突然走了,很是驚訝——

兔亭悄無聲息地在門邊探出頭:“少爺,太太叫你上樓說話。”

張原上到南樓,見二老雙親並排坐在那裏,父母雙全,多麽好啊,張若曦坐在母親呂氏腿邊的繡墩上,笑眯眯看著他——

清瘦健朗的張瑞陽坐在那腰杆挺直,板著臉道:“張原,你在南京國子監讀得好書!”

張母呂氏忙道:“不要嚇他,多好的孩子,嚇他做什麽,有話好好說。”

張瑞陽也知道兒子大了,連名滿天下的鄒元標、高攀龍都對兒子贊賞有加,這些日子在街上遇到本地鄉紳,都尊稱他為“玉泉先生”,極是敬重,他當然明白自己是父因子榮,所以這時板著臉訓斥了兒子一句就無以為繼了,正好老妻解圍,便道:“好了,我不說,你來說,張原一向都是你教的。”

張母呂氏便笑道:“難道我教得不好嗎?”

“好,好。”張瑞陽笑著搖了搖頭,起身到隔壁去看陸韜教履純、履潔兩兄弟念書——

張母呂氏招呼兒子坐下,問了好些王微的事,說道:“這女子不錯,識進退、知禮法,原兒你是要派人送盤纏給她嗎,娘這裏有二十兩銀子,你拿去。”

伊亭便捧出四小錠銀子來——

張若曦笑道:“小原有錢,娘不要再給他銀子。”

張原卻已把銀子抓在手裏了,說道:“母親賞賜的,兒子等下在信裏添一句,王微定然歡喜感激。”

聽到武陵在天井邊叫“少爺,少爺”,張原便道:“母親,兒子先下去了,小武他們應該有王微的消息了。”

張原下了樓,武陵迎上來道:“少爺,查到了,王微姑四人是昨日午前乘夜航船去的蕭山,船主叫施老七,那夜航船是三十人座的,從山陰至蕭山,三天三夜往返。”

張原心道:“修微真是雇不起單獨的航船啊,這到了蕭山還要轉乘去杭州的船,到了杭州還要轉,這一路實在太辛苦了。”便讓穆真真取了五十五兩銀出來,走到前院,叫過來福,把七十五兩銀子交給來福,讓來福莫辭辛苦,連夜乘船趕去杭州,到西湖北路嶽王墳後找一個名叫徐安生的女子家,王微應該會在徐安生處歇腳,——

徐安生是蘇州名士徐季恒之女,能詩善畫,嫁給杭州邵氏,因失行被逐出邵家,就居住在嶽王墳後,王微去年遊西湖時與徐安生結識,訂為姐妹,張原曾聽王微說起過這事,張原讓來福找到王微就把書信和七十銀子呈交,又特意叮囑說其中二十兩銀子是他母親呂氏給的——

來福的優點就是肯吃苦,當即連夜動身去了。

次日一早,張原親自去會稽,把他和王微寫給澹然的信一起交給商周德送進去,也順便向內兄商周德解釋了一下,商周德道:“這樣也好,這事就以後再說吧。”

五天後,也就是三月二十三,來福風塵仆仆回來了,一見張原就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上,說道:“少爺,來福找到王微姑了,若不是趕得急,王微姑就要離開徐家了,那可就不好找了。”

張原甚喜,誇獎了來福幾句,展信來看,字裏行間,王微顯然極快活,這不是七十兩銀子的事,而是張原牽掛著她。

……

轉眼就進入了四月,初五這日,黃尊素從余姚來到山陰,有一個六、七歲的男童跟在他身後,形影不離,黃尊素是趕來為宗翼善賀喜的,黃尊素雖與宗翼善結識不久,但對宗翼善的才學極是欣賞,對張原幫助才高命蹇的宗翼善深表敬佩,黃尊素對宗翼善、張原二人道:“我把犬子也帶來了,做喜童如何?”

紹興婚俗,婚禮慶典要身體健康、眉清目秀的八歲以下男童,人數越多越好,圖的是多子多福的吉利喜慶——

這男童狹長臉,尖下巴,目光清亮,眼神有著尋常兒童所沒有的沉靜,與其父黃尊素一樣似有看透人心的能力——

張原忙問:“令郎何名?”

黃尊素側頭看著兒子,很欣慰的樣子,說道:“名宗羲,小名麟兒,今年六歲——宗羲,向兩位世叔見禮。”

黃宗羲,這便是思想深邃、學際天人的黃宗羲,嗯,這時才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