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流水千裏(第3/4頁)

辰時初,忽聽大門口有仆人叫道:“介子少爺到了,介子少爺到了——”

張若曦大喜,放下手中的簿冊,快步迎出去,就見門廳上一大群人,有好些陌生面孔,便站住腳,吩咐仆人趕緊去請陸韜來——

這邊張原兄弟三人已經望見張若曦,趕緊過來見禮,張若曦極是歡喜,打量著弟弟張原,說道:“小原似長高了一些——宗子、燕客,路上辛苦,請入廳坐,那幾位是誰人?待你姐夫來了再招呼吧。”

陸韜很快就出來了,張原向他引見黃尊素、倪元璐、祁彪佳三人,一起到正廳坐定,四只火盆炭火燃得旺旺,張原略說了幾句,就進內院和姐姐張若曦說話,問知父親張瑞陽是九月初六到的青浦,在青浦待了三天,履純、履潔都不認得外祖父,張若曦又說宗翼善及其父母已跟隨父親張瑞陽一道去山陰,宗翼善還是願意在山陰安家——

張若曦欣慰道:“父親身體還康健,心情也極歡愉,誇你呢。”

張原笑道:“父親當面可不肯誇我——”

張若曦道:“那是當然,怕你驕傲嘛。”見穆真真進來請安,便拉著穆真真問話——

張原自出去與姐夫敘談,楊石香、洪道泰等人得到消息,也趕來相見,當日陸府大開筵席,宴請張原六人及楊石香等翰社同仁,陸養芳也出來見客了,比半年前從松江獄中出來白胖了一些,見到張原,陸養芳猶面有愧色,張原只字不提舊事,他上次就從陸大有口裏得知,現在的陸養芳在家中是個閑人,陸府錢谷之事不再讓他經手,陸養芳經上回挫折,也無顏再與兄嫂爭權——

午後,倪元璐去東佘山拜見陳眉公,張原兄弟三人就不去了,陳眉公是董其昌好友,相見難免尷尬,只請倪元璐帶了他三人拜帖去——

張原、張岱隨楊石香、洪道泰去看翰社書局,踏雪而行,路上楊石香道:“數日前金瑯之到了我這裏,說起董氏父子的事,董其昌臥病半年,延醫治療,近來能扶杖走路了,董祖源、董祖常先是系在松江府牢中,後由蘇、常、鎮三府會審,上月判詞下,只把董祖常生員功名革去,著拘在家中管教,董祖源只是降二等,董祖源占去的華亭縣城長生橋畔的民宅歸還各民戶,每戶賠償三十到五十兩銀子不等,其余被侵占的田宅也多有歸還,期間學道王以寧嚴督松江府學和上海、青浦、華亭三縣學,要求嚴厲管轄諸生,若有不服判決、聚眾鬧事者,一律革除功名,此事也就這樣平息了。”

張岱怒道:“懲治不了董其昌也就罷了,董祖源、董祖常也判得這麽輕,這大明朝官場是黑透了!”

張原道:“松江諸生未受此案牽連就好,以董玄宰的名望,要重判他兩個兒子很難,經此一事,華亭董氏的氣焰應該不能復熾了。”

洪道泰道:“董氏父子在華亭再作威作福是不可能了,據說可能遷往京師,這要待董玄宰病好之後。”

楊石香遲疑了一下,說道:“介子賢弟,董玄宰去了京師,恐怕日後對你不利。”

張原道:“董玄宰曾任東宮講官,我師焦太史也曾是東宮講官,而且——”有些話不能說了,住口不言。

楊石香想想也是,焦太史的名聲不在董翰林之下,張原是焦太史的得意門生,焦太史必全力維護張原,董其昌因為這次華亭之事名聲大壞,想報復張原絕非易事——

翰社書局前身是楊石香的書鋪,坐落在楊家後園的青龍河畔,半年前還只是個小書鋪,大瓦房十間、寫工一人、刻工十二人、印刷工六人、雜工兩人,翰社書局成立後,九千兩股銀注入,書鋪急劇擴張,短短半年時間,新建瓦房十間,高薪招募優秀刻工二十人、印刷工五人、雜工三人、以年薪六十兩銀子聘請了一位精擅各體書法的老童生作寫工,書局現在的規模已不在範文若的拂水山房書坊之下,書局頭三年的盈利不予分紅,全部作為各股東的追加股本,用於擴張書局,照張原的設想,翰社書局應該擁有優秀刻工百人以上,一天能夠刻顏、柳、歐、趙字體的字版一萬字以上或者宋體字版兩萬字以上,有這樣的制版能力,一卷書也就三天就能完成制版,若趕時間的話,七天時間新書就能刻印上市——

青龍河兩岸,皚皚白雪覆蓋,映著雪的白,河水就成黑沉沉的了,翰社書局的二十間大瓦房屋頂覆著半尺厚的雪,有雜工攀著木梯在給屋頂清雪,擔心這雪落個不停壓垮了屋頂,書局的二十名能刻顏、柳、歐、趙字體的刻工正為焦竑的《焦氏筆乘》制版,這部書約八萬字,將以上、下兩卷形式刻印刊行,這是翰社書局第一次刻印當世著名人物的文集,制版、紙張、裝禎務求精美,要求一炮打響,十二名刻宋體字的刻工正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制版,這些都要在年前趕出來,楊石香答應書局的每位刻工年前會有一份三兩六錢銀子的額外紅包,所以這些刻工工作熱情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