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三重門(第2/2頁)

諸生聽得暗暗心驚,這動不動就痛決的誰受得了,有那知道國子監故事的監生低聲對旁人道:“都是擺擺樣子的,哪有這麽嚴,我一堂兄,是老監生了,不就租房住在外面,還常到秦淮河房喝花酒,當然,與監丞、與本堂教官關系要好。”

這時,聽得擊磬六響,毛監丞閉嘴了,彝倫堂祭酒衙門打開,南監祭酒顧起元與正義堂、崇志堂、廣業堂這三堂的博士、助教、學正、學錄一共十三人走到大門外,顧起元對兩墀諸生發表講話,要求諸生謙柔恭謹,存禮義之勇,去血氣之剛,持守聖賢四勿之訓,立志、務學、正儀、慎言,希望從南監肄業的監生都能成為賢人君子,為政臨民,庶乎有術——

隨後便由正義、崇志、廣業三堂的三位博士宣讀考生姓名,正義堂的是方博士、崇志堂的是王博士、廣業堂的趙博士,被方博士念到名字的學生出列,這些都將入正義堂學習,張萼就在其中,所有未經入學考試的納粟監生一律編入正義堂十六個班,張原和大兄張岱因制藝優秀,被編入廣業堂,廣業堂有六個班,這次新生能直接進入廣業堂的只有三十二人——

開學典禮就是這樣了,各堂學生分別跟隨各自的教官去各堂號房,廣業堂的號房與講堂在一起,中間是十一間講堂,兩側便是監生住宿的號房,一間號房住兩名學生,張原並沒有與大兄張岱分在同一號房,與一個四十來歲的生員分在一起,還來不及寒暄問姓名,趙博士便在廣業堂壬字講堂召集新生訓話,這三十二名新生將成立一個新班,就叫廣業堂壬字班,趙博士先介紹了壬字班的嶽助教和劉學正,趙博士統管廣業堂十一個班,具體每個班則由助教負責、學正輔佐,趙博士又重申了幾條重要監規,就走了,隨即便有典薄帶了兩個執役來,分發給諸生每人兩套監生巾服,以後在監內都得穿這監生巾服,這巾服有大中小三個款式,張原是中等身量,選了中款的——

嶽助教打量了一下這壬字班的三十二名學生,招手讓一個學生上前,這學生四十來歲,端正剛肅,就是與張原同號房的那位,嶽助教問這學生姓名,答曰:“嘉善魏大中。”

嶽助教道:“看你年長老成,就由你暫任本班齋長。”齋長就是班長了。

張原聽到“魏大中”這名字,不禁心中一動,魏大中,東林六君子之一,死在魏忠賢手裏,人稱“大明三百年忠烈剛強第一人”,後世史家對東林黨人褒貶不一,黃仁宇對東林黨人評價最低,認為東林黨幾十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阻止了萬歷帝立福王為嗣——

但張原有自己的看法,東林黨人為限制君權而努力,反對以一己之私淩駕天下之公,不管東林黨人為哪個階層代言,這種思想總是進步的,雖然在晚明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有不合時宜之處,但決不能因此就把明朝亡國的罪責推到東林黨人頭上,就好比後世四百年,某些論調認為依照本國國情就該如此這般,不如此這般就會亡黨亡國一樣,那都是既得利益者別有用心的黑白顛倒,東林黨固然有不少小人,但耿介正直之士更多,就張原所接觸到的:劉宗周、青浦縣令李邦華,還有現在還只是舉人的文震孟,都是學識、人品俱佳的人,這個魏大中,張原看過其絕命書影印件,書法極好,絕命書申明赴死之志,叮囑家人安貧、勤讀、積德、患難相守,魏忠賢迫害魏大中的罪名是受賄三千兩,魏大中死後還要追贓,變賣家產也沒有三千兩,其子魏學洢晝伏夜出、借錢還所謂的贓款,這樣的人,你要說他是奸邪,你得問問自己的良心——

這樣,魏大中成了廣業堂壬字班的齋長。

嶽助教又道:“今日沒有課業,你們可回先前住處,把筆墨紙硯等相關用具搬到號房,婢仆不得隨侍,一切奢華用品不得搬入,臥具等自有國子監統一發放,洗衣灑掃諸雜務也有國子監的雜役代勞,汝等只專心向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