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折扇之禍(第2/2頁)

通過這一次倒董,楊石香對張原的心計和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張原何止是八股文作得好,這樣的心計和手段,他日必青雲直上,且不說其他,單就張原為他青浦書鋪操選政,他楊石香就能大賺,所以楊石香決定以後張原編造的時文集的收益與張原五五平分——

松江三縣諸生的五百篇制藝也有近二十萬字,一篇篇看完需要不少時間,三個人看當然快許多,楊石香和張岱各分到一百五十篇,張原請他二人從這三百篇中初選出一百篇,然後由他再選並進行點評。

三個人還沒看得幾篇,武陵進來道:“少爺,翼善公子來了,還有翼善公子的父母。”

宗翼善曾在張原家裏住過幾日,武陵一直都是稱呼其為翼善公子,現在雖然知道宗翼善和他一樣是奴籍,但因為少爺對宗翼善相敬如初,所以武陵、穆真真等人見到宗翼善依然以翼善公子相稱——

宗翼善的父母都有五十多歲了,一看就是長年卑微生活著的,見到迎出來的張原,便要跪下見禮,張原搶步將二老扶住,說道:“兩位老人家,我與翼善情同手足,兩位也是我的長輩,快請坐,請坐。”

張原讓穆真真陪這兩位老人說話,他挽著宗翼善的手進到客房,說道:“宗兄,因我之故,讓宗兄受了很多苦,現在,應該是苦盡甘來的時候了,宗兄放心,我必設法為你另造戶籍,擺脫董氏的束縛,當然,需要宗兄改名,以後宗兄也可以參加科舉。”

晚明時奴仆之子參加科舉的很多,甚至一路高中成進士的,在戶籍和報名上有很多漏洞可鉆,在張原看來這不是舞弊,而是爭取一個公平的機會,張原願意幫助宗翼善爭取到這個機會——

卻聽宗翼善道:“介子兄,科舉之事我沒去想,有生之年,奉養雙親足矣,還有,若介子兄覺得我不是百無一用,他日介子兄為官,我願為幕僚。”

張原道:“先不說那些了,翼善兄這次且與我去南京,焦太史見到你必大悅,翼善兄的父母要住在青浦我姐姐家也可,若是願意,可到山陰覓房居住,看兩位老人家的意向,我會安排妥當的。”

宗翼善什麽話也說不出來,執著張原的手使勁搖了搖。

張原繼續看八股文,宗翼善自然也參加進來,宗翼善深明“九字決”,對八股文的體式的了解猶勝張原,有宗翼善相助,張原大為輕松,就好比當日王靜淑和王嬰姿姐妹幫他選文一樣——

午後,陸續有華亭、上海的生員來拜訪張原,張原相見應酬,很是忙碌,選文的事就由宗翼善負責了,楊石香起先還有點不放心,但看了宗翼善評點的幾篇八股文,的確不在張原之下,這才轉憂為喜,反正是借張原的名氣,至於到底是誰評點的反而是次要的,更何況宗翼善的點評實在是精妙,楊石香自己就是廩生,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這日傍晚,華亭諸生三十人出面請張氏三兄弟還有青浦諸生在望海樓聚會飲宴,張原展現他的交際手腕,見過一次的人、聽過一次的名字他都熟記在心,讓每一個與他交往的人都覺得張原很重視自己,而不只是客套敷衍,張原的交際魅力讓人傾倒——

諸生在酒樓笑談今日見聞,說午前有一個上海老生員來華亭,這老生員還不知倒董之事,手持折扇,扇面有董其昌題字,正持扇遮陽呢,忽被人奪去,將扇扯破,這上海生員大怒,要揪那人去見官,那人大叫說這上海生員是董其昌親戚,即有一群人圍住這上海生員毆打,扯破巾服而去,可見董其昌名聲臭到了什麽地步,現在松江府衙、華亭縣衙狀告董氏父子的狀紙是厚厚一疊,新仇舊恨要一起清算了——

在座的上海縣生員潘若甫大笑道:“上海蔽塞啊,還把董其昌的字當墨寶。”

潘若甫邀請張原等人去上海一遊,與上海諸生一晤,潘若甫是名門之後,其祖父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家有園林“豫園”,是松江第一名園,張原聽說是豫園,答應前去,並向潘若甫詢問可否在豫園舉辦一個松江三縣諸生的雅集,潘若甫欣然應允,約定在本月二十三日齊聚豫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