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千夫所指(第2/3頁)

董祖源都已經能聽到那些刁民的叫喊了,心下大急,這時也霸道不起來,急摸出一錠銀子,丟到陸調陽這邊船頭,喝道:“趕緊讓開!”

陸調陽一把拾起那銀子,說道:“是假銀,灌鉛的,攔住,攔住!”

董祖源大怒,卻又無可奈何,喝道:“打,打爛這破船。”幾個家奴執棍棒亂打,陸調陽這邊的船工櫓長,董氏家奴棍短莫及。

這麽一耽擱,能柱、馮虎領著一群跑得快的華亭民眾冒雨趕到,站在左岸大叫:“奉松江府劉同知、蔣通判之命,捉拿董祖常,捉拿董祖常。”

董其昌方才連跌兩跤,年老骨脆,左股骨似乎跌斷了,疼痛難忍,無法站立,聽得岸上一片“捉拿董祖常”聲,氣急敗壞,叫道:“讓劉同知、蔣通判來見我——”

這時船工發現浪船正在下沉,驚叫道:“趕緊靠岸,趕緊靠岸,這船進水了。”便想往無人的右岸靠去。

陸調陽早有防備,讓船工先把船劃去,攔住董氏的船,迫使他們只有往左靠岸,但左岸能柱等人口裏叫著“奉劉同知之命”,卻拾起石塊朝董氏兩條船亂砸,董祖源正在船頭準備向劉同知喊話,一塊鵝卵石飛來,砸中額角,頭一暈,差點栽倒,一摸額角,鮮血淋漓,趕緊縮回艙中,對董其昌叫道:“父親,這些刁民是要置我們於死地啊,父親,怎麽辦!”

董其昌手腳發抖,連聲道:“叫劉同知來,豈容這些刁民辱我!”

董祖源道:“這些刁民假借官府名義,劉同知根本不在這裏。”

船工大叫:“靠岸啊,再不靠岸,漂到大河去船就沉了,董老爺——董老爺——”

船工也不敢站在船頭,岸上石塊雨點般砸來,船板被砸得“砰砰”響,船正慢慢下沉,船工水性好,見平日威風凜凜的董氏父子這時坐困漏船,束手無策,這幾個船工幹脆就跳水遊走了,這艘沒人撐持的浪船一邊飄蕩、一邊慢慢沉落,船上董氏女眷尖叫聲不絕於耳——

劉同知、蔣通判二人在張原一眾生員簇擁下氣喘籲籲趕到,見董氏浪船要沉沒,急命人相救,陸調陽的船這時已經泊在岸邊,另一艘董氏浪船見岸上已經沒人砸石頭,趕緊靠過去,用鐵鉤鉤住那艘船,慢慢拖到左岸,靠岸時這船船艙就已經進水了,董其昌由一個健仆背著上岸,衣物全濕,狼狽不堪,董祖源、董祖常兄弟也上岸了,一個頭破血流、一個死樣活氣,全無平日囂張跋扈——

這艘船上的董其昌父子的姬妾三十多人這時也都哭哭啼啼上岸,無處避雨,裙襦被雨水淋得濕透,綢衫輕薄,粘在身體上呈半透明狀,擁擠在岸邊的華亭民眾這時不丟石頭了,你一言、我一語,又是罵董氏父子,又是戲謔董氏父子的姬妾,劉同知、蔣通判也喝止不住,董其昌拍著那個背他的仆人腦袋大叫:“董某何罪,卒罹此殃!董某何罪,卒罹此殃!”

劉同知命十二名差役攔住民眾,隔開與董氏父子和女眷的距離,然後走到董其昌面前,拱手道:“玄宰公受驚了。”

董其昌只是憤激大叫:“董某何罪,竟罹經殃!”

卻聽劉同知身邊一人說道:“董翰林真以為自己沒有罪過嗎,請董翰林睜大眼睛看看,這些淋著雨的都是華亭百姓,是你董翰林的鄉梓,他們在叫喊什麽,他們為什麽這般痛恨董翰林父子,董翰林真以為自己沒有罪過嗎?”

董其昌不再怒叫,三角眼盯著劉同知身邊這位少年儒生,問:“你是何人?”

這少年儒生略略一揖:“在下山陰張原,久聞董翰林大名,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董其昌戴的華陽巾跌掉了,發髻散亂,左股斷折,由一個仆人背著,渾身濕透,臉色白裏泛青,表情也是乖戾多疑,哪裏有海內文宗、書畫雙絕的儒雅氣度——

董其昌聽這少年儒生自報姓名是張原,語氣更是極盡譏諷,氣得呼吸急促,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是“嗬嗬”連聲。

劉同知忙對張原道:“張生,莫再多言,趕緊送董翰林回府。”

張原大聲道:“劉大人,學生這幾句話必須說,這是為華亭百姓說的,董翰林為華亭大鄉紳,本應造福鄉梓,卻為何惹來如此浩大的民憤,董翰林難道就不會捫心自問?難道只以為這數千民眾都是不明真相被少數別有用心者煽動起來的愚民?長生橋畔被強拆的民戶、被董氏以子母錢逼得變賣田產的百姓,被董氏欺淩無處申告的民眾,他們都在這裏,他們是來申冤的,生員竟被逼死、打行青手橫行,這都是誰的罪過?”

董其昌渾身發抖,嘴唇哆嗦著,說不出半句話,他的兩個兒子董祖源和董祖常這時也都瑟縮著,方才飛砸的亂石和此時岸邊黑壓壓的百姓已經讓他們心驚膽戰,生怕這些民眾憤怒起來把他們父子擠下河去活活淹死,若不是劉同知、蔣通判趕到,他們這時已經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