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棄子(第2/3頁)

張原、蔣士翹幾位諸生和汪大錘一起過來了,汪大錘直挺挺一跪,大聲道:“府尊大人,小人願說出實情——”

黃國鼎冷笑道:“你這光棍,滿嘴謊言,誰知道你前後說的那次是實情!”

張原道:“府尊大人是不是認為對董氏有利的才是實情?”

黃國鼎怒道:“張原,不要以為你有一頂頭巾,本府就不敢懲治你,你這是咆哮公堂、誣蔑官長!”

這個黃國鼎是擺明了要包庇董氏,張原也就不那麽溫文爾雅了,大聲道:“黃知府,這是大明朝的天下,大明律在上,一切有律法約束,你是一府長官,卻也不能一手遮天,你如此明目張膽包庇董氏,就不怕禦史、言官彈劾嗎,松江府若不能為範生伸冤,我等諸生就去南直隸刑部、按察司聯名告狀。”

蔣士翹、張岱、張萼等人,還有其他一些聚集而來的華亭諸生都激憤地叫喊著,黃國鼎心下一凜,這些諸生若真跑去南京告狀,那他的仕途前程算是完了,朝中派系鬥爭激烈,都互相盯著,他這裏出現諸生群集鳴冤,浙黨一派的禦史、言官必猛烈彈劾他,而且——

滿頭大汗的黃國鼎猛然記起一事: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商周祚是張原的內兄,都察院禦史糾劾百司,權力極大,商周祚更以清廉剛正聞名,去年升任左僉都禦史以來,糾劾官吏數十人,威權端肅,頗遭人忌恨——

黃國鼎心道:“難怪這個張原這般有膽氣敢與董老師作對,看來不但是有在野的張汝霖幕後主謀,更有在朝的商周祚支持,董老師是東宮一系,與東林諸人關系密切,浙黨這次對董老師發難,莫不是又將起國本之爭?”

萬歷皇帝寵幸鄭貴妃,有意立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但朝臣堅決擁護皇長子朱常洛,為此萬歷帝與朝臣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所謂國本之爭,期間貶黜、問罪、廷杖的大臣不知凡幾,而圍繞這國本之爭,朝臣也從此分裂出幾大派系,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皆由此而生——

黃國鼎熟知朝事,很能聯想,把事情越想越復雜,越想越心驚,很怕牽連其中,就算不考慮那些,眼前這越聚越多的百姓,民憤正在聚積,不處理好就極易引發大騷亂——

黃國鼎站起身示意眾人安靜,說道:“本府為官一方,自當為民作主,你們不要喧嘩,聽本府審案——”

張原等人都安撫圍觀百姓靜下來聽黃知府審案,只聽那黃國鼎問道:“汪大錘,你先前所言都是謊言嗎?”

董祖常本來就對汪大錘沒有什麽恩義,汪大錘只是為了銀子才來頂缸,這時就不管那麽多了,把昨日奉命抓了範昶回董府、董祖常踢打範昶、逼範昶跪在炎陽下、範昶中暑昏迷之事前前後後都說了。

範母馮氏、範妻龔氏等一眾範氏女眷痛哭,叫著要董祖常償命,圍觀百姓也怒吼著揪出董祖常、揪出董祖常——

黃國鼎感到非常棘手,與屬官通判、同知等人商議了幾句,那通判道:“府衙差役少,彈壓不住這些百姓,府尊應急請海防和金山衛發兵來幫助維持府城秩序。”

那同知道:“不妥,不妥,調兵入城,駭人聽聞,這些百姓目前未有過激行為,若調兵威懾,只怕更激起民變。”

黃國鼎也說:“調兵入城,必驚動南京兵道,的確不妥,而且遠水也救不了近火。”

通判道:“那就只有拘捕董祖常歸案了。”

黃國鼎默然片刻,說道:“董祖常並非親手毆打範生致死,罪責不重,依律法也沒有償命的道理——我再去見董翰林,讓他交出董祖常,平息眾怒。”

……

黃國鼎在董祖常豪宅前當場審案,有董氏奴仆架著梯子倚在墻內聽審,汪大錘受杖時那董祖常幹脆也爬在墻頭用折扇遮掩著旁觀,還笑嘻嘻道:“汪大錘果然耐打,百八十杖他都扛得住。”

董祖常還把吳龍也叫上來,教吳龍認那個張原,命吳龍找機會打張原一拳,讓張原三個月後暴斃,吳龍唯唯。

然而風雲突變,汪大錘老娘被人擡來了,一番言語,汪大錘倒戈招認了,董祖常氣得差點從樓梯上摔下來,先是大罵吳龍,說吳龍手下都是混帳,又罵黃國鼎懦弱無能——

董其昌踱到門廳,問:“事情還沒了嗎,門外那些刁民怎麽還不散去?”

董祖常氣得說話都不利索了,結結巴巴向父親說了方才所見所聞,話還沒說完,聽得家仆來報,說黃知府求見。

董祖常怒叫道:“黃國鼎是來抓我的,父親,黃國鼎來抓兒子了!”

董其昌也沒料到事情會出現這樣的轉折,派去頂缸的汪大錘卻一五一十全招供了,這就麻煩了,董其昌平日優遊書畫,有事就一封書帖送去縣衙或府衙就解決了,而今日事起倉促,黃國鼎也不能替他化解,門外數千民眾圍堵,董其昌也乏應變之能,不知如何是好了,說道:“先讓黃知府進來,看他如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