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六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2/2頁)

張岱這時也過來了,看那篇“書畫難為心聲論”,擊節叫好,說道:“等下就帶到居然草堂去,讓諸生看看董玄宰的真面目。”

張岱、張萼將兩篇倒董檄文都看了,張萼笑道:“這與前年對付姚訟棍的手段一樣,先把董其昌的名聲搞臭,介子,你是不是黔驢技窮啊,就會這一招。”

張萼一向說話不中聽,張原道:“一招鮮,吃遍天,管用就行。”

張岱道:“董其昌是大名士,名聲一臭,生不如死。”

張萼道:“憑這兩篇文似乎治不了董氏父子的罪吧,只敗壞其名聲不夠解恨啊。”

張原道:“一步步來,先讓董其昌的書畫賣不出去才好。”

張岱道:“以我的見識,華亭陳眉公的書畫實在董其昌之上,董畫一味的柔,眉公則柔中有剛,可惜陳眉公名聲不如董其昌,陳眉公只在江南名聲大,董其昌則名傳大江南北。”

張原問:“是那位錢塘縣裏打秋風的陳眉公嗎?”

張岱笑道:“那時我才八歲,年少無知,對聯戲謔,陳眉公人品是大父都敬重的。”

武陵在艙門探頭道:“少爺,鐘公公派小高公公來請少爺去遊湖。”

張萼便道:“介子,這鐘太監對你真是好啊,莫不是想請你入宮當老師。”

張原道:“我學業優等,不會讓我去,三兄若在國子監考了末等,進宮有望。”

兄弟二人互相打趣,走到船頭,就見鐘太監的幹兒子小高立在岸邊躬身道:“鐘公公請三位張公子還有張介子公子的姐姐和外甥一起遊湖,備了雅潔的樓船,不會有閑雜人打擾。”

張原便去告知姐姐張若曦,張若曦知道弟弟張原要在杭州待上幾日,昨夜辛辛苦苦寫那兩篇文正是為了幫助青浦陸氏對付松江董氏,張若曦也是喜遊玩的心性,路過杭州不遊西湖實在遺憾,便道:“那好,讓小純、小潔見識一下西湖美景。”

織造署派了三輛馬車來接張原一行,除了船工守船,其余婢仆盡數跟去遊湖,兩條樓船泊在白堤邊,鐘太監也在其中一條船上,張原兄弟三人上了鐘太監那條船,張若曦母子、周媽、兩個婢女、穆真真,還有張岱、張萼的兩個貼身婢女上了另一條船,這條船操船的都是船娘,是鐘太監專門安排接待官員女眷遊湖的——

鐘太監對張岱、張萼都很客氣,鐘太監對張原道:“張公子,聽說你昨晚在豐樂樓宴請諸生,好生熱鬧。”

豐樂樓就在湧金門外,離織造署也不遠,織造署太監本就有監察地方、直報內廷的權力,手下耳目眾多,張原與焦潤生、羅玄父和松江諸生在酒樓言論董其昌父子惡行之事自然瞞不過鐘太監——

張原便將昨夜寫的兩篇文給鐘太監看,鐘太監看罷,笑道:“張公子堪稱刀筆,犀利至極,張公子要對付董翰林,這事咱家可愛莫能助啊。”鐘太監即將回京,不想惹是生非。

張原道:“無須公公相助,公公知道這事就行了。”

鐘太監笑道:“那就看張公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了,張公子若要錢物相助,盡管直言。”

張原道:“多謝公公,暫時還不需要,只是過兩日我要送家姐回青浦,想再向公公借小勘合牌一用。”

鐘太監道:“這算得什麽,你何時要走何時來取便是。”

張原兄弟三人隨鐘太監去寶石山下養濟院參觀,焦竑所書的《寶石山鐘氏養濟院》碑刻赫然醒目,這養濟院已經初具規模,還有工匠在建屋,聽著張原、張岱的恭維,鐘太監面有得色,口裏當然是要謙遜幾句。

既到了寶石山下,自然要到山上的鐘太監生祠瞻仰瞻仰,張萼看著祠內那高高端坐著的鐘太監木雕像,對張原附耳道:“既是生祠,就該讓鐘太監活生生坐在這上面享受香火,那豈不妙哉,要這土偶木雕作甚。”

張原忍笑,看那鐘太監在生祠裏轉悠視察,絲毫不覺得這情形很滑稽。

下了寶石山,鐘太監在西樓船設宴款待張氏三兄弟,張原沒敢多喝酒,用了飯便辭別鐘太監,先讓姐姐她們回運河埠口船上,他兄弟三人再赴南屏山見居然學堂諸生,這兩篇倒董檄文就是要通過這些諸生大肆宣揚,從而形成風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