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四章 紈絝情興(第2/2頁)

就聽穆真真開口道:“少爺,我爹去從軍能活著回來嗎?”

穆真真今日一早隨爹爹穆敬巖去母親墳前磕頭,穆真真的母親在穆真真七歲時去世,從那時起,七歲的穆真真為爹爹洗衣作飯,十歲時開始每日來回跑二十多裏路去西興運河碼頭接果子賣,與爹爹相依為命,今日早上見爹爹在她母親墳前告別,還叮囑她以後清明冬至莫忘了來這裏祭拜,那時雨很大,穆真真穿著草履,裙子下擺都被濺濕了,雖然穿著蓑衣,還是覺得身子被雨淋濕了一般很冷——

張原沉默了一會兒,杜松的六萬軍隊在薩爾滸戰役中幾乎是全軍覆沒,讓穆敬巖投奔杜松,會是送死嗎,能不能改變什麽?

張原道:“刀兵無情,生死難料,若你爹爹不願意去,我不會勉強他的。”

穆真真覺得這麽側躺著與少爺說話頗不恭敬,便起身跪坐著,說道:“婢子也勸爹爹不要去,可爹爹決心要去,說這是少爺賜給他的良機,爹爹不想穆家世世代代都是墮民,爹爹要憑軍功掙一個出身。”

張原也坐起身,說道:“穆叔這麽想是對的,人生不過百年,有機會總要奮力一搏。”

穆真真問:“那我爹爹能有機會立軍功嗎?”

張原心道:“努爾哈赤現在還不敢公開反大明,薩爾滸大戰還有五年,穆敬巖武藝不凡,應該能在軍中嶄露頭角,行伍中的中、下層軍階是不講究身份的,立軍功就能獲得提拔,憑穆敬巖當然不能改變薩爾滸的戰局,關鍵是讓杜松信服我——”說道:“你爹爹肯定能立軍功,你也不要過於擔心,大明軍隊數十萬,從軍者比比皆是,穆叔武藝高強,生存下去的機會要比別人多,是不是?”

穆真真點頭道:“是。”有些難為情道:“少爺快歇息吧,是婢子想得太多了,打擾少爺休息了。”

……

次日午後,兩艘白篷船過了錢塘江泊在杭州運河埠口,正喜雲開雨霽,張原即去湧金門外拜見鐘太監,張岱、張萼與鐘太監不熟,赴南屏山見黃寓庸先生去了。

鐘太監見到張原,很是歡喜,先祝賀張原道試奪魁,笑道:“紹興府小三元的名聲如雷貫耳哪,明年鄉試,後年會試,你是要連捷的,咱家現今是越來越佩服你了,你想必也知道,福王就藩了。”

張原微笑道:“我與公公的交情堪稱莫逆,我也知無不言,公公肯納我的良言,他日必有善報。”

鐘太監連聲道:“咱家曉得,咱家曉得,咱家回宮,就請求去服侍皇長孫,過清苦日子咱家也認了。”

張原心道:“客氏客印月是朱由校的乳母,據後世史書記載客氏美艷無比,你鐘公公搶在魏忠賢之前與客氏對食,也算是艷福不淺,嘿,恭維太監有艷福,是不是諷刺?”作揖道:“公公仁義,他日得掌內監,也是百姓之福。”

鐘太監大悅,真好像回宮就要讓他掌印司禮監一般,說道:“張公子這次來杭州多盤桓幾日,咱家在杭州的日子也不多了——”

張原忙問:“公公真的要回京了?”

鐘太監點頭道:“代咱家總理杭州織造署的太監鄭之惠已經從京中動身,月底就要到杭州,咱家把署裏的事務交接了,六月底或七月初就要離開杭州。”說到這裏,不免有些怏怏不樂。

張原道:“公公在杭州五年,百姓俱感公公之德啊,公公離開杭州也無遺憾,生祠有了,寶石山下的養濟院在公公的倡導下建成了,自有西湖以來千年間,在西湖為官的不知凡幾,留下美名的有幾個,杭州百姓只知有白樂天、蘇東坡,從今而後,公公將與白、蘇鼎足而三。”

鐘太監喜得合不攏嘴,謙虛道:“咱家豈敢與白、蘇這兩位先賢並列,只盼杭州百姓念著咱家還有那麽一點點好處,不要咱家前腳走後腳就拆了咱家的生祠。”又道:“那養濟院現在已收容了二十余名孤兒,去冬今春發放賑災糧八千石,不敢說多,幾百條人命是救下了,西湖功德主,咱家還真聽到有人這麽稱呼咱家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