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已見寒梅發(第2/2頁)

商澹然沒想到張原開口就問這話,頓時俏臉飛霞,眸光盈盈如水——

張原大樂,他就是要看商澹然這含羞的樣子,美不勝收啊。

小婢雲錦代答道:“張公子,我家小姐天天念著你呢,蹴鞠時想、作畫時想、睡夢裏——”

“多嘴!”商澹然嗔道,把臉別向一邊,手卻被張原握著。

雲錦“咯咯”笑道:“婢子是實話實說。”又問:“那張公子可想過我家小姐?”

張原道:“讀書之暇,我愛遊山玩水,西湖美景賞之不盡,每看到好景致,我就想起澹然,要是她能與我同遊一起看這美景可有多好。”握在手裏的商澹然柔軟的手一緊,反握了他一下。

船娘劃動小船向兩裏外的白馬山而去,東大池的水流不淺不溢,紹興今年的旱澇災害過去了,似乎一切都在好起來。

……

冬月初一,張原母親呂氏五十壽誕,商周德與妻子祁氏登門祝壽,商澹然繡了一幅百壽圖獻給張母呂氏,西張的張岱母親陶氏和張萼母親王氏也過來為張母呂氏祝壽,張原家熱鬧了三日,唯一的遺憾就是張原之父張瑞陽不能回來——

秦民屏初三日啟程回川東石柱,陸韜十六日辭別妻兒回青浦,雪花細碎,陸韜主仆三人在八士橋頭上船,四歲的履潔問爹爹去哪裏?陸韜道:“爹爹回青浦祖父那裏,明年再來接小潔回去可好?”

履潔趕忙搖頭:“我不回去,外祖母家好,我不回去,爹爹也不要回去,咱們都在這邊才好。”

履純趕緊也說:“我也不回去。”

張若曦笑道:“我母親太寵小孩子了,他們兩個在這裏玩得如魚得水呢。”低頭問履純、履潔道:“那娘親隨你們爹爹回青浦,你們兩個留在這邊陪伴外祖母可好?”

兩兄弟趕緊搖頭不肯,母親去哪裏他們就跟去哪裏。

……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晨起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這個冬天,張原閉門讀書,每日作一篇八股文、三日作一篇古文,從不間斷,臨摹書法,練拳健身,看雪落雪融,寒梅綻放後是階前春草萌芽,萬歷四十二年的春天到了,今年的山陰元宵燈景沒有去年那麽熱鬧,掛出來的大都是去年的舊燈,而像龍山放燈那樣的豪舉也不可能年年舉行,受災的民眾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也很不容易,哪有心情張燈結彩慶祝?

但對山陰縣四千多童生來說,萬歷四十二年即甲寅年是改變他們命運之年,四千多名童生要爭本縣八十個附學生員的名額,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然,這四千多童生有的年老體衰、有的另謀了職業、有的遠在他鄉,按往年經驗,屆時估計會有兩千多名童生應試——

二月初八,山陰縣儒學和各社學都貼出公告,同時縣上也派人通知各裏甲,讓廣大童生知曉提學官將於四月初六按臨紹興府,紹興府的縣綱已排好,所謂縣綱就是考試先後次序,紹興府文風鼎盛,參加道試的八縣童生約有一萬二千余人,比去年府試還要多,要分五場來考,山陰和會稽是大縣,一縣一場,山陰排第一,四月初八考,會稽第二,初九日考,其余是上虞和余姚兩縣合為一場,初十日考,諸暨、蕭山兩縣合為一場,十一日考,新昌和嵊縣合為一場,十二日考——

提學官三年內要按臨各府考兩次,對紹興府來說,一次就是今年的道試,另一次就是明年初的科考,科考的對象是一府生員,考試成績分三等,考取一、二等的生員就取得了參加八月鄉試的資格,第三等的不能參加鄉試,所以說並非只要是生員就能參加鄉試的,這之前有個預考。

對於張原來說,補縣學生員是確定無疑的,他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力爭紹興府道試案首,也就是小三元,浙江省有十一府,十一府就有十一個道試案首,所以道試案首和府試案首基本類似,但要從縣試、府試到道試一路考來都是案首,雖不如大三元那般百年一見,也是很少有的,而且道試案首直接成為廩生,廩生是第一等生員,有定額限制,像山陰這樣的大縣,生員近千,廩生也只有六十人,由縣上供給每日廩膳、並免除家中二丁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