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長袖善舞(第2/2頁)

提學王編也來給焦太史送行,見到張原,說道:“張原,你為何不專心讀書,惹那董翰林的兒子做甚!”王提學收到了董其昌的信,同時也聽說了董祖常的笑柄,心想董玄宰才學傲世,怎麽生的兒子如此不堪?

張原恭恭敬敬道:“稟大宗師,學生就是在黃寓庸先生門下求學,與董翰林之子有些不快也是事出有因,學生不敢惹是生非。”

王提學道:“凡事謙恭忍讓為先,不然於你前程不利。”

張原表面唯唯,心裏當然不以為然,一團和氣混日子誰不會呢,亂世將臨,怎可沒有敢為天下先的銳氣,如果連董祖常這種人我都要忍讓的話那我還能做得了什麽事?

王提學又詢問了張原的學業,王提學也是治《春秋》的名家,問了張原關於《春秋》的經義,對張原的回答很滿意,說道:“好生讀書,明年四月我來考你,莫要懈怠。”

……

張原在南屏山居然草堂求學直至十月二十五,鐘太監派去松江買米的兩艘官船也回來了,張原便向黃汝亨先生辭行,說了母親壽誕必須趕回去,黃汝亨道:“汝母壽誕你當然要回去,這是你的孝道,若覺得此間讀書還有進益,明年再來。”

張原道:“明年學生與大兄張宗子一起來聽先生教誨。”

拜別了寓庸先生,張原又與居然草堂的同學一一道別,邀請同學有暇去山陰作客,黃汝亨門下的諸生對張原印象極佳,張原才華過人,卻又毫無驕氣,待人熱情,從宗翼善之事來看張原也很樂於助人,這樣的人值得一交。

次日一早,張原、穆真真、武陵主仆三人乘那兩艘運米的織造署官船回山陰,秦民屏帶著兩個土兵一齊跟去,秦民屏是特意留在這裏等著為張原母親祝壽的,鐘太監也送了一份壽禮讓張原帶回去,鐘太監在杭州織造署前後五年,還從沒給哪位官員的父母祝過壽,可見張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張原對上了他心思,他是真把張原當作信得過的朋友了——

十月二十七日午後,兩艘船四千石米運到山陰縣西興運河碼頭,在碼頭雇了二十輛大車、五十個挑夫將米運到縣城北邊的陽和義倉,陽和義倉分甲、乙二倉,甲倉已於上月底建成,可儲糧七千石,在張原去杭州之前,陽和義倉已經募到了近五千石糧,但已借貸一空,現在有鐘太監捐助的四千石糧充實其中,陽和義倉算是能維持下去了,希望明年收成好一些,借出去的米糧能夠收回,義倉借出去的米糧不計息,只收本,初步估計義倉每年得新增三千兩銀子才能維持正常運作,因為借出去的米糧肯定會有一部分由於種種原因收不回來,還有兩個社副柳秀才和魯雲鵬以及看管義倉的倉丁要支付一定的錢糧,不然的話也不可能長年無償為義倉做事——

張原一回山陰,先領著秦民屏拜見了母親,便去西張北院見族叔祖張汝霖,有些事必須向族叔祖稟明,張汝霖對張原在杭州的事基本上都知曉,張原能得焦竑賞識當然是一件大好事,但與董玄宰結怨似不可化解了,張汝霖倒也沒責怪張原什麽,只是叮囑張原好好準備明年的道試,這段時間莫再外出,在家閉門讀書——

說起義倉之事,張汝霖對張原能向鐘太監勸募四千石糧很驚奇,細問經過,喜道:“我原擔心你與鐘太監交往不利於你日後仕進,但你能引導鐘太監做善事,還讓焦狀元寫碑記,將不利影響暗暗化解,頗顯手段,這實在讓叔祖欣慰。”

張原在北院陪族叔祖用了晚飯,辭出時正遇大兄張岱,張岱臉有病容,時聞微咳,一問才知張岱上月痰疾復發,近日才好了一些,張岱自幼多病,十二歲以前都在外祖母家寄養。

聽張原說起焦竑在南屏山講學之事,張岱大呼可惜,對張原成了狀元門生極是羨慕。

張萼聽說張原回來了,趕來相見,聽張岱和張原說明年要一道去杭州、去南京求學,張萼便道:“你們都去了,我豈不悶死,我也納個監與你們一起去吧。”

張岱笑道:“納粟入監易遭人歧視譏諷,三弟不怕嗎?”

張萼道:“怕什麽,作得兩篇歪八股就敢歧視我,我定教訓得他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