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2/2頁)

範文若、金瑯之在山陰待了六天,七月十五中元節後方與楊石香、金伯宗一起辭別張原、張岱兄弟回鄉,張原從自己一年來作的三百篇八股文中挑選出一百二十篇讓範文若帶回去刊印,並自己寫了一篇序文,論作文之道,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這也是宣傳自己啊,這集子印行得越多,他的名頭就越響,當然,範文若的拂水山房書局也就越掙錢。

現在,張原要專心為明年四、五月間的道試做準備了,力爭小三元,雖然同樣是秀才,但小三元的名聲那是大不一樣的,為了讓楊石香和範文若的書更好賣,他必須努力,必須精研《春秋》,作好經義題,因為他從族叔祖張汝霖那裏得知,王提學的本經也是《春秋》,是知名的《春秋》學者,這就等於是要在魯班門前弄大斧了,這大斧必須耍得好、耍得妙、要入得了王提學的法眼才好,可惜的是劉宗周先生去了京城,不然的話可向劉先生討教《春秋》經義,劉先生是大儒,不專治一經,而是博洽五經,無不精通——

……

山陰的幹旱一夜之間就結束了,範文若等人離開山陰的第三天,也就是七月十九日,這日清晨,張原還未起床,就聽到天井邊的穆真真歡天喜地叫著:“少爺、太太、大小姐,落雨了,落雨了!”

兔亭也在叫:“下雨了,下雨了!”

張原翻身下床,趿著鞋走到樓廊上,就見穆真真和兔亭兩個在天井裏又蹦又跳,凝目細瞧,果然有細細雨絲飄落。

張母呂氏和張若曦、周媽、伊亭幾個也出現在南樓廊上,都是喜笑顏開,張母呂氏雙手合十道:“觀世音菩薩保佑、海龍王保佑,這雨下大點才好。”

張原起先也擔心這雨太小,下不長,解不了旱情,豈料這雨起先如絲,再就是成滴,最後是一條條雨線綿綿不絕,越下越大了,到了午後,大石頭冒雨跑來報告說投醪河又有水了——

投醪河斷流快兩個月了,張母呂氏在張家三十年只這次見過投醪河斷流,聽說河裏又有水了,心中歡喜,便讓張原、張若曦陪著她,周媽她們帶著履純、履潔一起到後園看河水,後園小樓已完工,桐油也已刷過一遍,現在只樓前台階未建好,以及一些雜物未清理,再有幾日就可以置辦家具器物入住了。

大石頭說投醪河裏有水,其實只有幾尺寬的淺淺細流,隨著雨不斷地下,那河水眼見得就豐沛起來,好似一條隱藏在地底多日的潛龍開始搖頭擺尾浮現——

履純、履潔小兄弟二人來外祖母家四個月了沒見過下雨,這些日子聽外祖母、母親說幹旱下雨什麽的聽得多了,也極渴盼下雨,這時快活得銳聲尖叫,要去淋雨,兩個婢女一手打傘,一手都拉他們不住。

張原看到三兄張萼和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也走到石拱橋上看雨、看投醪河水,幾個人都是打著傘的,張萼卻突然把傘望空一丟,那傘從橋上悠悠飄落河中,張萼瞧得高興,把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人的傘都奪過來拋到河裏,狂笑不止。

雨不小,張萼很快淋得頭巾、衣衫盡濕,走過石橋向張原他們走來——

兔亭和穆真真共一把油紙傘,兔亭擔心道:“三公子要搶我們的傘了。”

張萼走過來向張母呂氏和張若曦施禮,一臉的雨水,笑嘻嘻的,覺得很有趣。

張母呂氏笑道:“燕客莫要這般淋雨,小心著涼生病。”

張萼道:“半年多沒看到雨了,今日高興,櫛風沐雨一番,不亦快哉。”

履純、履潔有了榜樣,更鬧著要淋雨。

張原見這雨來勢洶洶,怕幹旱之後接著又洪澇,便去吩咐石雙明日一早趕到鑒湖邊田莊,叮囑謝奇付幾個佃農不要等天晴趕緊把早稻收割上來,本來是要到月底收割最好,但早幾日收割也無妨,免得這雨接連下,成熟的谷粒都給打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