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3頁)

張原笑道:“王老師是我的恩師,這只是學生盡的一點心意而已。”

石雙放在墻門外的兩只大白鵝“吭吭”的叫,這老門子聽到了,說道:“張公子還送了鵝來呀,老爺和二小姐最愛吃鵝脖子。”

這兩只大白鵝是張原要送到商家去的,張原沒打算給王老師送鵝,所以才讓石雙把鵝放在墻門外,不料這鵝吭鳴個不停,老門子又這麽說,便道:“是嗎,我卻不知道王老師還喜歡吃鵝脖子。”讓石雙把兩只鵝也拎進來。

延慶寺的一個小沙彌奉師命給王思任府上送來金筒輪子,這是辟邪、辟惡的,端午節寺廟僧侶送給一些檀越施主金筒輪子,道觀的道士就送信眾辟惡靈符——

王思任與小沙彌問答幾句,打發小沙彌回去了,留張原在前廳飲茶說話,張原坐了一會兒,也便告辭,王思任料想張原還要去商家送端午節禮,也不留他,只是道:“張原,我知你現在忙於籌建義倉,但學業切莫荒疏,四書題八股現在已難不住你,但道試是一道四書題和一道五經題,你的本經是《春秋》,道試就會有一道春秋題,你現在要在《春秋》經義上用功了,這個我也不能給你什麽指點,因為我的本經是《禮記》,於《春秋》涉獵未深,坊間關於《春秋》的程文也不多,你可仔細搜檢出來揣摩學習,你過些日子寫兩篇給我看看,五經題與四書題雖不同,但作八股的法子是相通的。”

送走了張原,王思任正待進內院,那老門子拎著兩只鵝過來說:“老爺,這鵝是張公子送的,兩只有二十來斤呢。”

王思任心道:“女婿給丈人端午送禮才送鵝,張原怎麽特意送鵝來?”便細問當時情況,大笑起來,對老門子道:“這雙鵝是張原送給商家的,被你那麽一說,張原就只好送給我了。”

老門子回想方才情景,那鵝果然是放在墻門外的,也笑道:“張公子聽說老爺和二小姐喜歡吃鵝喉,也就很情願地送了。”

王思任搖著頭笑,進內院對夫人說起這事,原想博夫人一笑,不料夫人蹙眉傷感道:“去年端午陳樹勷還派了仆人送了鵝酒來,今年就——”

一邊的王嬰姿道:“爹爹,過幾日把阿姐接回家裏吧。”

王思任道:“總要等過了七七之期才行,這個月底我去接吧。”

……

張原讓石雙就在會稽集市上買兩只大鵝,今日鵝價大漲,兩只大白鵝費銀七錢,石雙一頭挑著兩只鵝,一頭挑著粽子和麻姑酒等禮品,武陵也提著一個禮盒,跟著張原在東大池左岸向北,往商氏府第而行,一路上與張原作揖寒暄的人又多,山陰、會稽兩縣,無人不識張介子——

來到商氏府第,接待他的又是商澹然的那個堂兄老秀才,這老秀才對張原中了府試案首頗感意外,他以為張原那篇“趙孟之所”的八股文頗不規範,能通過府試就不錯了,沒想到還能中案首,不過這是他堂妹之婿,能中府試案首他也是與有榮焉。

老秀才陪著張原用午餐,喝了幾杯酒,又大嘆自己懷才不遇,說張原運氣好,而他卻是命乖運蹇,張原笑眯眯聽著,偶爾附和幾句,心想:“有這位老先生在,我也不好來這裏消夏讀書,還得等二兄商周德從京中回來才好,這個月底或者下個月初商二兄應該要回來了吧。”

商澹然想必也是這麽想的,這回沒請張原去後園與她相見,只讓婢女送了她親手繡的香囊給張原貼身佩戴,這香囊用絲線繡著青蓮花紋,垂著青絲穗子,淡雅美觀,芬芳馥郁——

……

張萼派去海州采購水晶石的一名鏡匠和兩個西張奴仆於五月十九日回來了,往返兩個月,隨船運回大約數千斤大大小小的水晶石,都是精挑細選適合打磨成鏡片的那種無色透明水晶,在海州,最貴的是紫水晶,這種無色純凈的反而便宜。

張原先讓三個鏡匠用這水晶石制作焚香鏡、昏眼鏡和近視鏡,熟練技巧,提高對光技術,要能根據老花眼和近視眼的程度不同制作出適合的鏡片,並教授三個鏡匠凹透鏡和凸透鏡原理和成像規律,這三個鏡匠原先也會制作凹透鏡和凸透鏡,卻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現在聽張原細心講解,真是茅塞頓開,對這位雙案首的少年書生佩服得是五體投地,俗雲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知,就是指張介子公子這樣的人吧。

張原傳授三個鏡匠光學知識時,張萼也在旁聽,張萼聰明,三個鏡匠還沒聽明白他先明白了,立即著手試驗,正反虛實皆如張原所言,喜道:“介子,莫非你前世就是制作眼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