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將飲茶(第2/2頁)

張若曦在一邊笑,她是聽弟弟說了事情原委的。

張母呂氏搖著頭道:“我兒才多大的人啊,又做這個又做那個,還是要以讀書為主。”

張原道:“兒子曉得,讀書不敢荒廢的,方才都在練字呢。”

張母呂氏微笑道:“為娘知道我兒讀書刻苦,你姐姐都一直在誇你呢,好了,你要在後園建房子你自去安排就是了。”

張原來到前院,把石雙和穆敬巖叫來,說了要在後園臨投醪河那一側建小樓數間,供友人聚會、飲宴、談藝,讓二人負責去找工匠造屋,造價不要超過一百五十兩銀子,彼時一座三進大宅院也只需六百兩銀子就能買下,一百五十兩銀子造幾間小樓盡夠了。

石雙很快就找來了石匠、木匠,問清楚了小樓的樣子,即便采辦磚石、木料,不求華麗、不加崇飾,只求簡潔雅致,預計百日就能建成。

黃昏時分,張原先去縣衙吏房交還了路引,待縣令侯之翰從節愛堂退堂後便去拜見,侯之翰笑道:“我昨日便知你要回來了,按察司的公文已先到。”

侯之翰已經知道姚復之弟姚信雇傭打行青手意圖傷害張原的事,按察司行文要求紹興府、山陰縣嚴懲姚復、姚信,盡快結案並上報省按察司,徐知府午前還特意召他去府衙商議,依舊將姚復、楊尚源案發回山陰縣審理,徐知府不想插手此案了——

敘談半晌,張原告辭,侯之翰問:“你去拜會了王老師沒有?”

張原道:“學生今日才到山陰,準備明日去拜見王老師。”

侯之翰道:“王老師半月前才從蕭山回來,其長女夫婿肺疾未愈,頗為煩惱。”

張原聽侯縣令這麽說,次日一早就讓穆敬巖隨他去會稽拜見王思任老師,經過杏花寺時見寺外紅紅白白、如雲似錦的杏花已開始凋零,地上落花無數,想著杏花寺觀音會,他與商澹然在此拜菩薩賞杏花,轉眼一個月就過去了,景蘭、景徽姐妹也到了京城了吧?

王思任府上的老門子見到張原,便道:“老爺剛出門去延慶寺——”趕緊吩咐他的孫子跑去延慶寺請老爺回來,就說山陰張介子少爺來了,一面迎張原進門廳。

張原徑至前院書房,立在門前環廊上等著,小僮捧上茶,他就端在手裏慢慢喝,看階下種著的幾株月季,期待著那輕快細碎的腳步聲響起——

心想事成,腳步聲輕快而來,腳步聲停,王嬰姿的聲音響起:“啊,介子師兄回來了,我還指望你趕不上府試呢。”

張原轉過身,見環廊轉折處,王嬰姿立在那裏,身穿淺綠通袖襦襖,系著回雲紋緞襕裙,梳著三小髻,雙眉高高揚起,眼睛瞪得大大,笑意發揚——

張原將茶盞放在廊欄上,作揖道:“嬰姿師妹一向安好。”躬腰起身時,卻見王嬰姿身邊多出了一個中年婦人,不禁愕然,就聽王嬰姿嬌嗔道:“母親你怎麽出來了——”

張原一聽這是王老師夫人啊,趕緊躬身施禮道:“張原拜見師母。”他去年在這裏住了一個多月卻從未見過師母。

王夫人打量了張原兩眼,點了一下頭說道:“張公子請在書房稍待。”拉著女兒王嬰姿的手往回就走,聽得王嬰姿道:“母親你這是做什麽呀。”王夫人沒吭聲,二人腳步聲很快就遠去了。

張原有些無趣,端起茶盞進到書房,坐在書案邊翻看案頭書冊,忽然翻到一篇寫好的八股文,題目是“君子喻於義”,瞧筆跡正是王嬰姿的,模仿縣試試卷,紅線直格,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署名竟是張原——

看來王嬰姿是很想代張原參加府試啊,都在這進行模擬考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