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敢有儒童操選政(第2/2頁)

張原便跟著他走出滄浪亭,來到一株大柏樹下,翼善止步拱手道:“在下在華亭曾聽聞陸孝廉有一富仆叛逃至董翰林家,可有此事?”

張原點頭道:“是。”

翼善望著張原道:“張公子可有什麽對策?”

張原不知翼善問這話是什麽意思,便道:“翼兄,你我一見如故,翼兄有話請直說。”

翼善道:“我知張公子曾與董翰林次子有些齟齬,而陸孝廉之子是張公子的姐夫卻是此時才得知,張公子若想助令姐夫與董翰林為仇,在下以為是不智,張公子前程遠大,還是不要早早樹此強敵為好。”

這個翼善雖然說話有些遮遮掩掩,但張原能感覺到他的善意和真誠,點頭道:“多謝翼兄好言提醒,在下一介儒童,無權無勢,如何敢與董翰林為仇。”

翼善心道:“你怎麽不敢,董祖常自報家門‘家父董玄宰’你依然一腳踹下,當然,這一腳踢得好,我也想踢。”說道:“那就好,也請張公子代為奉勸陸孝廉一句,這個逃奴案陸家贏不了的,奴契都帶走了,空口無憑又勢力懸殊如何贏得了官司,而且那個陳明現在很得董翰林器重,托人說情也沒用,要不回來的。”說罷,拱手道:“在下還有事,這就告辭了。”

張原猜不透這翼善到底是什麽人,為何對董其昌家事如此熟悉,但翼善不肯明說,他自然不好問,道:“今日有意雅集,卻無意得晤翼兄,實在是意外之喜,翼兄日後若到山陰,一定要來寒舍過訪,寒舍就在府學宮後,一問便知。”

翼善感張原誠意,點頭道:“在下與張公子甚是投緣,對張公子之才也是真心仰慕,日後定要到山陰拜訪張公子。”作揖徑去,也不說邀張原去華亭訪他的客套話。

張原獨自在柏樹下站了一會兒,春日陽光透過柏樹的枝丫灑在地上,斑斑閃爍,搖曳不定,張原心道:“這個翼善的身份定有古怪,觀其談吐學養、風儀氣度,絕非皂隸奴仆之子,也不像是看破世相、高蹈出塵的人,那他到底是何人,為何不參加科舉?”

這時穆真真走過來叫了一聲:“少爺——”

張原問:“我姐姐呢?”

穆真真道:“大小姐方才在亭邊聽你們論文,站得累了就進神祠裏歇息去了,楊秀才的女眷也在那裏。”

張原朝滄浪亭看看,諸生還在高談講章,說道:“真真陪我姐姐先回去吧,這些秀才說不定要談論到午後,我看楊秀才還讓人去備酒宴了。”

穆真真道:“那好,婢子去對大小姐說。”

張若曦也不敢在外面待得太久,便與楊家娘子告別,由穆真真陪著上了廟後小船回家去。

張原送了姐姐上船轉回小園,卻見楊石香和陸韜都在找他,便一道入滄浪亭,陸韜問知妻子若曦已回家,也就安心在這裏論文談藝了,這時青浦社和拂水山房社共擬一八股題,由雙方十人各作一篇八股文,先不署名,青浦社的五份墨卷由拂水山房社品評高下,排出名次,反之亦然,第一名的有紋銀五兩作為獎勵——

這篇八股題是“信而後諫”,題出《論語·子張》,這正是展現才華的時候,張原在其他人還在苦思時,援筆立就,不用半個時辰率先寫完這篇八股文,出亭閑步,卻見穆真真站在那株柏樹下,忙問:“怎麽回事,不是看著你上船了嗎?”

穆真真福了一福道:“婢子送了大小姐回去,就又過來了。”

“嗯,好。”張原笑吟吟看著穆真真,直到穆真真紅著臉低下頭去。

午前,其他人陸陸續續也都交了卷,楊石香、陸韜、張原、金伯宗、袁昌基五人品評拂水山房社的五份墨卷,楊石香有意考校張原,請張原來點評這五篇制藝,看張原的眼光如何,張原也不推辭,五篇制藝看過一遍就細細說出每篇的優劣,眼光老辣,點評精到,楊石香贊道:“張公子品評時文之眼光絕不下於臨川陳際泰,若張公子來操選政,選本當能風行大江南北,不知張公子願為在下的書坊點評一本時文集子否,在下願出百金請張公子評一百篇時文。”

張原笑道:“我還只是個儒童,竟敢操選政,毋乃貽笑大方。”

楊石香道:“待選本出來,張公子定然已補了生員,那時正是蒸蒸日上之時,選本定然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