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襲胸(第2/2頁)

張原道:“很快就要見到姐姐、姐夫和兩個小外甥了,我也歡喜得很,對了,陸管事,姐夫家的棉布絲綢商鋪還興旺否?”

陸大有道:“不瞞介子少爺,陸韜少爺雖是家老爺的長子,但一向不受寵愛,家老爺獨愛幼子陸養芳,商鋪也都是二少爺在經營,小人是跟著大少爺的,所以小人也不大清楚陸氏棉綢商鋪生意到底怎麽樣。”

張原心裏微微一沉,以前不覺得,現在聽陸大有這麽一說,似乎姐姐嫁給陸家後日子過得也不甚如意,姐夫陸韜不受其父寵愛,姐姐若曦自然也跟著受冷淡,這次去要看看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行船無事,張原除了自己看書習字之外,就是教穆真真認字,這墮民少女非常認真,十來天時間,《前後出師表》就會背誦了,而且上面的字都認得,張原單獨在紙上寫出《前後出師表》中出現過的字她也能認出來,張原誇贊道:“真真很肯學,跟著我再學幾個月就比小武強了,小武懶,不肯用心。”

武陵心道:“少爺以前也懶,我還不是和少爺學的,讀書都不用心,只是少爺去年夏天以後突然勤奮起來了,變了個人似的。”說道:“少爺也沒這麽用心教過我啊,教真真姐少爺倒是很有耐心。”說罷,嬉笑著鉆出艙門幫船工劃楫去了,武陵可不傻,少爺對穆真真好他可都看在眼裏呢。

穆真真臉紅了,張原倒是面不改色,說道:“這人懶倒是會找理由——真真前後出師表都學會了,那我開始教你《前赤壁賦》吧。”

張原本來也沒打算仔細教這墮民少女認字,當日只是一時興起教她背誦《出師表》,沒想到穆真真肯學,還相當聰明,那就教下去吧,不教千字文、不教三字經,就教她背誦古文,只要背誦幾十篇下來,該認識的字也差不多都認識了,而且還能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只要肯學,斷文識字就是這麽簡單——

沿路遇到鈔關稅站,陸大有出示勘合牌,就都立即放行,從杭州到嘉興水路兩百裏,沿途就有四、五個稅卡,比驛館還多,而有太監鎮守的鈔關就只杭州一座,其余都是地方私設的稅站,每個縣都在商旅必經的水陸要道上設卡收銀,張原發現,那些有字號的大商船往往通行無阻,而被攔住收稅的都是一些小商小販,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張原雖有勘合牌,只作通行證用,並未去水驛吃喝拿要,初二日一早從杭州出發,初三日午後船到了嘉興,京杭大運河從這裏折向正北去蘇州,要去松江府青浦縣則要舍舟陸行。

張原給了船工夫婦五錢銀子,讓他們在嘉興等他十天,十日內他是一定要趕回嘉興來的,下月初九的紹興府試可不等人。

那只裝有一千兩銀子的皮箱當然要帶著上路,張原一行五人在嘉興歇了一晚,次日一早向嘉興驛館要了一輛馬車,張原乘車,一幹禮物也全在車上,其他人步行,初五日午後趕到次溪,讓那驛站馬夫駕車回去,他們一行五人從次溪雇了一艘船,從次溪駛往薛澱湖,再經薛澱湖往大黃浦,順流而下,船行頗快,果然在天黑前進入青浦縣城——

……

張原的姐姐張若曦這兩日心神不寧,按說弟弟張原月初這幾天就該到青浦的,可今日都初五了,還不見張原到來,張若曦有些擔心弟弟從未出過遠門會不會途中患病或者出了其他什麽意外,便央求夫君陸韜多派幾個家人往來路迎一迎,陸韜去對父親陸兆珅一說,陸兆珅正為富仆叛逃松江董氏追討不得而煩惱,把陸韜呵斥了一頓,陸韜比較懦弱,黯然退下——

張若曦憤憤不平,這日午後申時,她帶了兩個婢女,領著兩個孩兒乘帷轎前往城南大黃浦水路埠口,看能不能接到弟弟張原,接不到的話也可向從杭州、嘉興來的客船打聽一些消息——

夕陽殘照,城墻斑駁,張若曦的兩個孩兒一個六歲、一個四歲,一邊一個牽著母親的手,站在埠口高岸上,看著河中往來的舟船,兩個孩兒一齊問:“娘親,介子舅舅在哪條船上啊?”

張若曦正待哄兩個孩兒,忽聽身邊一個婢女驚喜道:“那不是陸叔嗎,陸叔回來了。”

張若曦定睛一看,果然是陸大有,可怎麽只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