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三英戰呂布(第2/2頁)

邱太監臉色極難看,心想:“都說土民難纏,果不其然,竟然追蹤到我余杭邱家來了。”心情煩躁,擺手道:“好了好了,你們先回去吧,明後日咱家再去見你們。”

邱老漢不敢多說,起身出艙,邱太監那兩個兄長陪笑問:“五弟,那雲南土產在哪裏,讓人搬取下船吧。”

邱太監氣不打一處來,厲聲道:“什麽土產,一分都沒有,趕緊下船!”

邱家兩兄弟忙不叠地退出艙廳,背地裏少不得對這個衰狗五弟有怨言,兩兄弟商定衰狗死了也不許在祠堂立牌位,閹人無顏見祖宗的,而且生前對家人兄弟又這般無禮——

邱太監獨自坐在艙廳中生悶氣,聽阿爹這口氣,這銀子給他他都不敢要,怕土人報復——

邱太監冷笑,心道:“咱家怕什麽,你們不敢要,那我就帶到京城去,置房產、買美妾,有銀子不知道花嗎!”雖然這樣想,但心裏總是不舒坦。

隨役進來送上拜帖,邱太監一看,是杭州織造太監鐘本華請他明日遊西湖聽南戲,邱太監心情愉快了一些,看劇聽戲是他最大的愛好,鐘太監原先在宮裏是十二監之一內官監的少監,他則是八局之一銀作局的,那時鐘本華地位還在他之上,而現在大家都是太監了,地位相當——

邱太監便道:“給來人賞錢,就說咱家明日一定去織造署拜訪鐘公公。”

午後,邱太監進城,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這三司首腦一起宴請他,織造局鐘太監也來了,太監見太監,很有點他鄉遇故知的味道,兩個人並排坐了,飲宴笑談,頗為融洽,鐘太監道:“邱公公明日一定要賞臉,咱家在西湖備了樓船,請了一班聲伎,一邊遊湖,一邊搬演好戲,咱家明日是專請邱公公。”

邱太監喜道:“那就叨擾了,明日咱家先來織造局拜訪鐘公公,然後一起遊湖看戲,都說南戲悲歡離合,煞是精彩,咱家要見識見識。”

三十日一早,邱太監就帶了一隊護衛從湖墅碼頭到湧金門外織造局,將禮盒擡進去,有滇玉、翡翠、牙雕、銀器,還有三七、茯苓等名貴藥材,價值千金——

鐘太監喜道:“怎敢勞邱公公厚賜,咱家必有回贈。”心想邱乘雲以前不學無術,現在外派多年,與地方官紳交往應該也風雅起來了吧,便道:“邱公公,請到咱家書房看看,咱家有幾件不俗之物相贈。”

兩個太監手挽著手來到織造官署內院書房,邱太監一看,有個十六、七歲少年在書房裏觀看幾樣玉器、銅器,邱太監起先以為這是織造局的小內監,但立即覺得不對,這少年儒童青衿裝束,而且眉宇神色沒有那種低聲下氣的下作相,哪個小內監敢在大太監面前這副神態,這不是討打嗎——

“這位是?”邱太監看著那少年書生,向鐘太監詢問。

鐘太監笑道:“這位張公子是咱家的忘年交,山陰張氏子弟,其先祖是隆慶時狀元,張公子年方十六,本月第一次參加科考就中了縣試案首,年少有才,前途無量——張公子,這位便是深得萬歲爺信任的邱公公。”

張原起身叉手道:“山陰張原拜見邱公公。”

邱太監見鐘太監這般誇贊這少年,自然也是笑顏相向,跟著誇獎幾句,就聽鐘太監道:“這位張公子精於賞鑒,咱家是請他來看看咱家收藏的這些案頭清供和書畫名帖有沒有贗品,邱公公也一起看看。”

張原拿起一個玉雕彌勒,說道:“邱公公請看,這是吳中治玉名家陸子岡雕琢的玉佛,工藝精湛,栩栩如生。”

邱太監哪知道什麽陸子岡,點頭道:“好玉,刻得也好。”

張原又拿起一個宣德爐道:“宣德爐色分五等,以藏經紙色最佳,鐘公公收藏的這一宣德爐就是藏經紙色。”

邱太監道:“不錯,不錯,這直腳爐結實好用。”

鐘太監見邱太監似乎對這些不感興趣,便道:“還是來看當世兩大名家的畫作吧,陳眉公和董翰林的名作,這幅是董翰林的《孤煙遠村圖》,邱公公以為如何?”

邱太監看了看,說道:“董翰林咱家認得,字寫得好,畫得也好。”為了顯示自己有見識,又道:“只是這畫上方空白太多,再添一個三英戰呂布最佳。”

鐘太監和張原對望一眼,一時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