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張案首和辟水珠(第2/2頁)

二月十五這日上午,張原家來了一位遠客,名叫陸大有,就是張原姐姐張若曦派來接張原去松江的陸府家人,四十來歲,頗為幹練,以前跟隨陸韜、張若曦夫婦來過山陰多次,見到張母呂氏,磕頭問安,呈上少奶奶張若曦的家書,張母呂氏甚是歡喜,說道:“張原就等縣試放榜呢,放了榜他就準備動身了。”

這邊正說著縣試放榜的事,就聽到張定一從竹籬門外一路叫著跑進來:

“放榜了,放榜了,介子哥中了,介子哥中了,名字正正中中。”

張原對母親道:“兒子去看看。”大步奔出,雖說通過縣試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現在聽到放榜的消息,還是感到興奮。

張原問:“定一,我中的是第幾名?”

張定一道:“這我不知道,反正是中了,我看到介子哥的名字寫在正正中中,就趕緊跑來報喜了,有賞錢是吧?”

張原笑著讓武陵給張定一幾十文錢,他自己邁開大步向縣衙跑去,來到縣衙前廣場,就見旌善亭前圍了好幾百人,不斷有人叫著“某某中了,某某中了”,人太多,張原擠都擠不過去,便高聲問:“張原中了沒有?”

“唰”的一下,那些爭看縣試案榜的人頭一齊轉過來,認得張原的便大叫起來:“張案首,張案首來了!”

“快讓開,讓張案首來看看案榜。”

張原聽到這些人稱呼他張案首,心知侯縣令還是不避嫌取了他為案首,自然很是快活,雖說縣試只求通過,但誰沒有爭第一之心?

張原好像有辟水珠一般分開人潮走到旌善亭邊,只見一塊大木牌上帖著一張大紙,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名,榜式為圓圈形,呈順時針方向排列,一圈繞一圈,圓圈正中那個名字寫得格外大,正是“張原”二字,這就是癸醜年山陰縣試的案首——

幾班吹鼓手聞風而動,其中一班搶到了張原,簇擁著張原吹吹打打就往張原家裏去報喜,張原走不脫,無奈地想:“怎麽中個縣試都要報兩次喜啊,下次我絕不放頭牌就出來,在考棚裏多待一會兒。”

一班吹鼓手簇擁著張原來到東張,這回是真正的報喜,吹吹打打格外賣力,想要多討賞錢嘛,圍觀的人把張原家的竹籬門都給擠塌了,這些吹鼓手很會說吉利話,又恭喜道:“吉兆,吉兆,擠破了竹籬門,那就是要改換門庭了,貴府公子要一路高中,秀才、舉人、進士,升官發財。”

鬧了小半日,張原封了三錢賞銀給他們,這才歡喜而去。

張原對母親道:“一般貧窮人家付這賞錢都付不起啊。”

一邊的陸大有笑道:“只要補上了生員功名,就有人送錢送物來,若是中了舉人,那更不得了,送田產、寄籍為奴的要擠破門——介子少爺第一次參加科考就是案首,明年的秀才那是必中的了,沒聽說縣案首中不了秀才的,大宗師也得給縣令這個面子。”

這陸大有閱歷頗廣,懂得的還不少。

一家人自是喜氣洋洋,霧露橋畔的魯雲谷聞知消息,立即趕來向張原道喜,西張的幾個常給張原讀書的清客範珍、吳庭、詹士元等人也紛紛來道喜,張原正準備請這些賀客到十字街酒樓喝酒,張岱、張萼兩兄弟來了,先向張原道喜,然後說大父請張原去北院赴宴,魯雲谷、範珍等人便告辭說改日再來叨擾,改日由他們宴請張案首——

張原跟著張岱、張萼去西張,張萼道:“介子,你還真要一鳴驚人了,縣試案首,大兄當初都沒有得過。”

張原笑道:“僥幸,僥幸。”

張岱道:“介子的兩篇制藝也貼出來了,我方才去看了,的確比我寫得好,介子是八股奇才。”

張岱並沒有因為族弟比他強而心懷嫉妒,寫《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的張岱是個豁達開朗而又執著深情的人。

張汝霖見到張原,欣然道:“我山陰張氏出過狀元,今日又有了縣試案首,值得慶賀。”

北院設宴,張汝霖與孫輩飲宴盡歡。

宴罷,張岱、張萼送張原回東張,張萼聽說張原過兩天就要去松江,便道:“那豈不是要見到董祖常了,介子你可得小心,別讓他給打了。”

張原笑道:“董家在華亭,我去青浦,不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