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龍門解衣(第2/2頁)

天蒙蒙亮就出門,先到西張狀元第,要叫上大兄張岱,張岱是他的廩保,也必須到場的,張岱打著哈欠出來道:“介子,你可欠著我一份保錢哪。”

廩生給人作保,當然要收取一定錢物,一般要兩到三錢銀子,一個縣的廩生也就是那麽幾十個,而參加縣試的儒童有時多達幾千,所以往往一個廩生要擔保幾十上百個儒童,這可就是一大筆收入了,雖說三年只有一次,可也夠滋潤了,當然,必須要給學署教諭送點銀子,不然明年就讓你考四等降級——

張岱當然不耐煩去賺那廩保的錢,他只擔保了張原一個。

張原笑道:“那大兄說小弟該怎麽付你這保錢?”

張岱道:“好好考,後年我們兄弟一起去杭州參加鄉試,你請我喝花酒。”

張原“呃”的一聲,這個大兄可是風月場老手,《陶庵夢憶》裏記載了不少流連青樓的故事,王月生、顧眉、董白、李十娘、楊能這些秦淮名妓都與大兄很有交情,美人緣極好——

張原點頭道:“那好,就這麽說定了。”

張岱哈哈大笑道:“商氏女郎可要罵我了。”

兄弟二人說說笑笑到了學署後面的考棚龍門外,山陰是江南富庶大縣,專門建有考棚,而一些貧窮小縣進行縣試時一般就安排在縣衙大堂或者學署內,山陰縣考生太多,縣衙大堂根本就坐不下,早在嘉靖十二年時就在學宮後建有可容兩千人同時考試的大考棚——

考棚大門叫龍門,龍門外有一個八尺高台,山陰縣令侯之翰高坐在台上,台下胥吏分立,本縣三十名廩生也基本到齊,每一個廩生後面都跟著幾十號儒童,胥吏捧著名冊,一個廩生名下一批儒童,這樣點名相認才不會雜亂,叫到一個儒童的名字,由那廩生認看,相認無誤,應一聲:“某某人保。”這樣資格算是確認了,然後到胥吏處領取考卷,再到搜檢處聽候搜檢,縣試時搜檢不那麽嚴,但也要解衣驗看、脫鞋脫襪,只穿一條短褲,真是有辱斯文啊,不過也沒辦法,不這樣搜檢,那就會作弊成風——

張原看著這黑壓壓兩、三千考生,有的須發都已斑白,有的還是換牙的幼童,有的手裏舉著蠟燭、有的提著燈籠,這都是摸黑就趕來的,笑的、哭的都有,不禁暗自感慨道:“這科舉之路吸引了多少人一輩子嘔心瀝血耗費在這上面啊。”這時也無暇多感慨,心想這麽多人一個個搜檢還不要一、兩個時辰,這何時能進場!

侯之翰坐在高台上,東看西看,看到張岱、張原兄弟了,便低聲吩咐了身邊門禮房書吏幾句,那書吏朝張原方向一看,趕緊下台走過來笑道:“兩位張公子,縣尊特意安排讓張公子先行入場。”

張原大喜,便與大兄張岱跟著那書吏擠到龍門前,唱名驗保,領了考卷,從武陵手裏接過長耳考籃來到搜檢處,負責搜檢的是劉必強等六名衙役,都認得張原,劉必強笑道:“張公子的才學,還需要夾帶嗎,進去吧,進去吧。”

旁邊幾個正在解衣的儒童聞言一起扭頭瞪著張原,有時享受特權並不是那麽容易的,有人監督——

張原笑道:“大家都脫,我也脫吧。”寬衣解帶,還踴身蹦了幾下。

眾衙役都笑,說道:“趕緊進去,搶個好座位。”

張原看著考卷上寫著“二堂東號丙辰座”,這有座號的呀,還能搶座位?

劉必強道:“沒那麽嚴格,只要對上堂號就行,座位隨便坐,找那光照明亮、不風吹日曬的座位就好。”

張原系好青衿長袍,提著考籃快步入場,先找到二堂考棚,再找到東號,只見號舍內一排排的長條桌,便找了一個靠邊不易被打擾的座位坐了,先展開考卷一看,卷紙有十多頁,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用紅線畫著橫直格,卻沒看到考試題目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