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柳絮飛來片片紅(第2/2頁)

“府尊大人也來了。”

“按察司張分守大人也到了。”

“那位戴進賢冠,穿蟒服,系玉帶的大老爺是哪位?”

“便是杭州織造局鐘太監了,沒胡子呢。”

……

杭州織造太監鐘本華在按察使張其廉、紹興知府徐時進、山陰縣令侯之翰,還有張汝霖、王思任等本地鄉紳、名士數十人的陪同下乘車來到龍山山口,忠心耿耿的馮虎一視同仁,提著大燈籠攔住去路,大聲道:“禁車馬,禁煙火,禁喧嘩、禁豪家奴不得喝道行辟人。”

張汝霖坐在肩輿上,喝道:“馮虎,你幹什麽,趕緊讓開!”

馮虎高舉燈籠哈腰道:“大老爺,幾位公子吩咐了的,車馬輿轎不得到龍山下,怕擠不過來。”

豪華馬車裏的鐘太監探頭出來一看,燈籠上的字他都認得,笑道:“遵他,遵他,自咱家遵他起。”帶頭下了馬車,張其廉、徐時進、侯之翰,還有張汝霖、王思任等十幾位紹興鄉紳名流也紛紛下車下轎——

那鐘太監三十多歲,白面削肩,蟒袍玉帶,行步之間,偶露天青色裏襯和淡紅內衣,顏色鮮艷,內外掩映,煞是好看,鐘太監往山上一看,驚喜道:“熱鬧得好,這樣的燈景,咱家還真是第一次見,妙!妙!”站在山下看個不休,連聲贊嘆。

按察使張其廉笑著向張汝霖拱拱手,其意不言自明,得到鐘太監誇獎,那麽山陰張氏操持的這次元宵燈會就算大功告成了,他張其廉也有面子。

張其廉道:“鐘公公,下官在龍山之巔星宿閣已備下酒宴,請鐘公公上山飲酒觀燈,這燈景從山下往上看是一個樣,從山頂往下看又是另一個樣,公公請。”

十余人差役在前,兩個隨從左右扶掖鐘太監,鐘太監擺手道:“不必相扶,咱家上得了這山。”興致勃勃,沿磴道而上,一路看燈,遇到有字畫的燈面就要駐足觀賞,評點幾句,雖然說得雲裏霧裏,但有人奉承,自是感覺極好,以為自己大有才華,乃是雅人騷客。

過城隍廟、上蓬萊崗,再到星宿閣,星宿閣閣頂高聳,為龍山增高了兩丈,鐘太監、張其廉一行數十人來到龍山之巔,看山巔至山腳的燈火,真如星河自九天垂落,這星河還流到山陰城去了,山陰城窮檐曲巷,無處不燈,再往遠處看,府河東岸的會稽城也是不夜城,這不但是星河倒掛,簡直是諸天星辰都倒映了下來,喜得鐘太監連聲道:“不虛此行,不虛此行,這是皇上洪福齊天,才能萬民同樂。”

張其廉等人自是附和聲一片。

欣賞了燈景,入星宿閣赴宴,閣中可容十余席,本來可以安排兩人一席,但鐘太監卻喜團團坐一桌,所以張其廉預先讓人安排了三張大圓桌,鐘太監這一桌最大,可坐十余人,同席的是張其廉等主要官員和山陰、會稽兩地最著名的幾個鄉紳和名士,鐘太監是首座。

鐘太監見席上有河豚這道菜,便指點道:“食河豚卻未當時,豈不聞蘇東坡詩‘竹外桃花三兩枝,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詩嗎,食河豚還得二月春暖方好。”

張其廉誇贊道:“鐘公公博學多聞,連幾百年前宋朝人的詩都信口道來,下官佩服,待二月春暖,下官在杭州專設河豚席宴請公公。”

酒過三巡,鐘太監見在座官紳有些拘束,言語寡淡不熱鬧,便提出要行一個酒令,讓張其廉出酒令,張其廉道:“肅翁是方家,請肅翁出令吧。”

張汝霖便出了一個酒令叫“飛紅令”,各人說一句或兩句古人詩詞,詩詞中要嵌有“飛、紅”二字,或者帶有飛紅之意皆可。

一個女伎在閣外環廊上敲羯鼓,座上人執一枝梅花傳遞,梅花傳遞到誰手裏恰逢鼓聲停了,那麽這個人便要說出“飛花”詩句來,否則罰酒。

張其廉心想這一定要鐘太監先說,否則一些熟知的詩句被說完了,輪到鐘太監時沒得說了,太監心眼小,喜怒無常,說不定一下子就惱了,那豈不白奉承一場,趕緊吩咐一個隨從幾句,那隨從領命出閣去了。

一通羯鼓停下,那枝梅花正傳到鐘太監手裏,鐘太監脫口道:“柳絮飛來片片紅。”嗯,有飛有紅,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