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三人行(第2/2頁)

眾人一頓吃喝,一直吃到傍晚時分,吳恒心和蘇錦家中的五大吃貨一樣,肚子仿佛是個無底洞,小柱子和王朝馬漢等人也借著這個機會大吃大喝,若不是小穗兒提醒他們留點肚子,晚上還有更好吃的食物,這幾人怕是連盤子都給吃了。

天近傍晚,吃飽喝足的眾人三三兩兩的在宅院四下閑逛閑聊,吳恒心吃飽了便想睡覺,於是趙大姑便引著他到偏房的涼塌上去歇息,盧大奎、程良木捧著茶盅在院內的一棵桂花樹下閑聊,蘇錦則帶著王安石和魏松鶴來到自己的書房內。

魏松鶴一見蘇錦書房中滿是翻開的書籍和掛在空中翻飛的卡片心得筆記,不由贊嘆道:“蘇錦賢弟真是刻苦之人,生活如此安逸,卻不忘上進修學,實乃令人敬佩。”

王安石來過一回,見識過蘇錦書房中的架勢,聞言笑道:“這回相信我說的話了吧,那日我來訪,回書院後將此景象描述給眾人聽,十個倒有九個半不相信,蘇錦的這番上進之心,我等均望塵莫及也。”

蘇錦招呼兩人坐下,笑道:“兩位兄長可不要如此誇贊小弟,說實話,這些都是無奈之舉,當今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要想有所作為,便需勤加努力才是,像我這樣的商賈出身,若要真正得到世人的認可,除了這條路,我想不出還有什麽其他的捷徑。”

王安石點頭道:“你說的很是,我大宋自開國伊始,太祖爺便提倡文治天下,本朝仁皇帝更是對讀書人關照有加,要想出人頭地,還是要讀書入仕,報效朝廷造福百姓是為至理,同時也可少受些無妄之氣。”

魏松鶴道:“誠然如是,譬如今日,若你我幾人均有功名在身,那滕王斷然不敢如此跋扈囂張,介甫兄,當著六弟在此,你我等人定要發憤圖強,明年科舉定要一鳴驚人,到時齊心協力滌蕩奸邪,方無愧生於天地之間。”

蘇錦見兩人言辭激昂,有些受到感染,說實話,他可沒有這兩人想的那麽高尚,他入仕的目的跟兩人也有較大的差距,這兩人活脫脫便是宋朝的一代憤青,但胸懷天下之志卻是蘇錦所敬佩的,譬如包拯、範仲淹等人,蘇錦在後世便是對他們極為佩服,當時想他們如何風光,當自己身在大宋,方知這一切多麽不容易,小人奸邪處處皆有,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志向不改而且做出一番事情來,則更值得人尊敬了。

“兩位兄長胸懷報國之志,小弟甚為佩服,明年的秋闈大考自然是要全力以赴的,小弟對於科考之事並無多少底子,以前讀書也是自己在家中書房悶讀而已,今後還需兩位兄長多多指點;然目前而言,兩位須得小心謹慎行事,莫要被人鉆了空子,書院中亦非樂土,據我所知,滕王和曹講授以及山長大人均過從甚密,可千萬要留心才是。”蘇錦發自真心的提醒兩人。

“書院中會有滕王的人麽?你怕是多慮了吧。”魏松鶴不信。

“一言難盡,總之你莫將小弟之言當做耳邊風便是,小心點總是沒錯的,不怕歸不怕,必要的防備還是要有的。”蘇錦也不好深言,肚子裏的秘密全部告訴他們未必是件好事。

王安石和魏松鶴點頭答應,蘇錦又道:“王兄可將此事簡略告知令尊,令尊所治之虞縣乃是應天治下,不僅要當心自身的安危,還需告知令尊多做防範,以免為人所汙。”

王安石點頭道:“多謝小弟提醒,我父早有辭官之意,這會我便幫著他下決心吧,這應天府治下的縣令當著也實在是窩囊。”

蘇錦也不好說什麽,三人轉換話題,談了些詩書科舉上的事情,讓蘇錦受益不小。

不知不覺中,天色將暮,門外腳步聲起,小穗兒的聲音傳來:“公子爺,晏東家來了,月亮也出來了呢。”

三人一怔,不知不覺談了快一個時辰了,看看外邊天確實快黑了,淡淡的月光已經將花窗上的影子投射了進來。

蘇錦起身笑道:“兩位兄長,咱們賞月喝酒去如何?”

王安石、魏松鶴哈哈笑道:“正該如此,固所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