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一年來,中國大陸新聞網絡的官民博弈

根據劉永紅關於後奧運期中國輿論狀況的報告,通觀奧運前後一周年的網絡管制措施,必須承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並沒有給政府在該領域的管制帶來任何積極影響,從封網到整頓到抓人,局面愈演愈烈,一年來鮮有任何開放跡象。這是國內媒體、國際媒體、網絡媒體三大領域的輿論管制中,政府唯一沒有呈現任何進步跡象和積極因素的領域。究其原因,乃在當下網絡已成為中國大陸凝聚公民力量最重要的基地,也是對政府執政能力構成最嚴峻挑戰的對手。

北京奧運會期間陸續開禁的海外敏感媒體網站,如VOA、明報、德國之音、亞洲周刊、博訊等,在奧運會結束後,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最遲至2009年上半年,陸續重新封鎖,完全回復到奧運前的封網狀態。政府在此前敏感網站開禁時獲得的坊間好評也由此蕩然無存。與此同時,對國內敏感網站的封殺工作也在同步進行。著名學術網站天益網,著名精品博客網站牛博網,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主辦的文化批評網等與時政相關的敏感網站,乃至一些著名博客等,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最遲到2009年上半年,陸續被關閉。

2009年網絡議政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如飯否,嘀咕,推特等的出現,使得公民記者、現場播報、信息迅速擴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成為可能。在鄧玉嬌案、石首案上,飯否等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因可以綁定手機等通訊工具,隨時隨地發布消息,對傳播現場真相、凝聚網絡民意起到了極大作用。

恰在鄧玉嬌案和石首案之後,政府迅速出手,開始大規模整肅網絡即時通訊工具。2009年5月底至六四二十周年前夕,規模最大也影響最大的飯否被無限期關閉至今,與此同時,嘀咕和推特等工具也被關閉。這次整肅行動,對網絡信息的自由流動影響極大。

截止目前,此類即時通訊工具,僅僅剩下推特還能通過翻墻注冊用戶的方式苟延殘喘。

除了封網外,對境內互聯網公司,即時通訊網站等以定點清除的整頓為主要手段,其中有事後追懲性質的專項整頓,如整頓低俗之風行動,也有提前預防性質的主動出擊,如整頓谷歌、強化網評員隊伍等。這是自2009年1月開始,持續到2月對大陸互聯網的大規模整肅行動。由國務院各部門參加,媒體造勢,整頓目標是互聯網低俗之風,實質是互聯網上的以傳統意識形態為目標的惡搞行為。該項行動沿襲的是政府90年代以來的掃黃打非戰略,在該次整頓行動中,包括著名網絡小組豆瓣在內,都被強令解散。網易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的自由主義氣質據點被一一清除。

綠壩護航計劃是由工業與信息產業部牽頭,旨在從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商用電腦在售出前強制安裝過濾系統的計劃。這是北京奧運會後,自整頓低俗之風後的第二次全國性互聯網整肅行動,和前者不同的是,綠壩計劃的性質是主動出擊,防範於未然。

值得慶幸的是,因綠壩計劃的技術過於簡陋,捆綁的商業利益過於直露,問世不久即遭到媒體和網民的猛烈抨擊,隨即在技術上和商品信譽上陷入狼狽境地。工信部不得不宣布推遲安裝時間並取消原定的強制安裝計劃。民意狙擊綠壩計劃成功,這是北京奧運會以後至今網民在反管制過程中所取得的唯一勝利。

GOOGLE公司自進入中國大陸以來,因其開放性和自由度,獲得廣發好評。2009年6月18日晚,CCTV焦點訪談節目突然曝光“谷歌中國”網站。節目指該網站“大量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嚴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違背社會公德,損害公眾利益的新聞,並要求有關部門,對此行為進行懲罰,維護互聯網的綠色健康環境。”分析人士認為,政府此番對谷歌的整頓,是試圖警告國外互聯網公司不得違反大陸的新聞和輿論管制政策。

自雅虎公司師濤案以來,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境內的擴張沖動、商業利益與政府對自由民主價值觀的信息封鎖和輿論監控政策之間的矛盾,一直呈白熱化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這裏仍然是國際社會需重點關注的領域。

作為在大陸市場占有份額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貼吧以及即時性和大容量的特點成為大陸網民討論新聞事件的重要陣地。校內網和開心網作為SNS網站,是2009年最為活躍、影響極大的新聞和輿論網絡陣地。2009年5月25日開始,大陸有關部門對百度貼吧、校內網和開心網進行整改,並要求各媒體對有關整改情況不做報道。2009年,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騰訊公司對旗下數量龐大的QQ群實行實名制管理,群主必須登記真實身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