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一條船,看見什麽?

水兵鮑布還不知道的是,他所值勤的這艘坦克登陸艦U.S.S. LST-847,在他趴在床上寫信的一刻,正緩緩駛入中國人的當代史。

這是一艘九個月前才下水的新船,船頭到船尾長度是三百二十八英尺,可以承載一千多人,速度十二節,配備有八尊四十厘米口徑、十二尊二十厘米口徑的鋼炮。船上有一百三十個官兵。

凡是在海上浪跡天涯的人都相信,船,是有生命、有感情、有宿命的。茫茫大海可以給你晴空萬裏,讓你豪氣如雲,也可以頓時翻覆,讓你沉入深不可測的黑暗,不需要給任何理由。

在大海上,人特別渺小,他的命運和船的命運死死捆綁,好像汗水淚水和血水滲透浸潤木頭時,木頭的顏色變深。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才開始首航任務,這艘新船在隔年六月,就報廢了。因為在這短短一年半之間,它在太平洋海域上密集地穿梭,日夜航行,每一趟航程都承載著人間的生離死別,特別多的眼淚,特別苦的嘆息。

航海日志,是一條船的年譜和履歷,告訴你哪一年哪一日它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年譜看起來很枯燥,但是那細心的人,就有本事從一串不動聲色的日期和地點裏,看出深藏在背後的歷史現場,現場啊,驚心動魄。

這艘軍艦,從一九四五年秋天到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半年之間,在上海、青島、日本佐世保、基隆、高雄幾個港口之間不停地來來回回航行,中國士兵上、中國士兵下;日本僑俘上、日本僑俘下——它究竟在忙什麽?

一九四五秋天到四六年春天這大戰結束後的半年間,飛力普,你把整個太平洋的版圖放在腦海裏宏觀一下,你會看見,每一個碼頭上都是滿的:百萬的國軍要奔赴各地去接收日本戰敗交還的領土;接收以後,又是百萬的國軍要飄洋過海,從南到北開赴內戰的前線;幾百萬的日本戰俘和僑民,要回到日本的家;散置在華北、華南、海南島南洋各地的台灣人,要回到台灣;幾十萬從太平洋戰俘營解放出來的英國、印度、澳洲、美國的士兵,要回家。

佐世保、葫蘆島、秦皇島、塘沽、青島、上海、廣州港、寧波、基隆、高雄、香港、海南島、新加坡、越南海防、馬尼拉、新幾內亞拉包爾……

碼頭上一個一個鏡頭:成千上萬形容憔悴的日本人,只準許帶著最少的行李,和親人依偎在一起,瑟縮而消沉。從日軍中脫離出來,卻又一時無所適從的散置各地的台灣軍屬;被征去新幾內亞作戰爭勞役的台灣和廣東壯丁,成千成千的守在碼頭上,焦急尋找回家的船。

抗戰八年疲憊不堪的各路國軍,重新整隊,碼頭上滿滿是戰車、彈藥、戰馬、輜重器械。

如果要說大遷徙、大流離,一九四五比四九年的震幅更巨大,波瀾更壯闊。小鮑布這條登陸艦,只是幾百條負責運輸的船艦之一,但是細細看一下它的航海日志吧,每一條航線翻起的白浪,畫出的是一個民族的命運;每一個碼頭的揮別和出發,預言的都是個人的、難以掌握的未來。

LST-847登陸艦航海日志

1945-09-16 從沖繩島啟程,目標上海

1945-09-20 停泊上海碼頭

1945-10-08 中國七十軍指揮官及隨從登艦

1945-10-10 離滬,赴寧波

1945-10-12 抵寧波碼頭,下錨。七十軍指揮官及隨從下船

1945-10-14 七十軍500 名士兵登艦

1945-10-15 離寧波赴基隆港

1945-10-17 抵基隆港,七十軍士兵踏上基隆碼頭

1945-11-15 抵越南海防港

1945-11-19 中國六十二軍所屬55 位軍官及499名士兵在海防登艦

1945-11-20 赴福爾摩沙打狗港

1945-11-25 抵打狗

1945-12-02 抵海防,裝載47 輛中國軍用卡車及駕駛人員

1945-12-08 裝、卸688 位中國士兵;離海防,赴秦皇島及葫蘆島1945-12-19 擊沉兩枚水雷

1945-12-22 抵葫蘆島,卸中國士兵

1945-12-26 抵青島

1946-01-21 裝6 名美國海軍、1020 名日本俘僑及裝備

1946-01-22 赴日本佐世保基地

1946-01-25 一名日僑兩歲女童因營養不良死亡,予以海葬

1946-01-30 裝19 名中國平民——18 名為女性,1名男性,赴青島

1946-02-14 抵青島,卸中國平民,裝1190 名日俘僑,赴佐世保

1946-02-18 兩名日童死於肺炎。予以海葬

1946-02-25 抵佐世保,卸日俘僑

1946-02-27 一名31 歲日本士兵死亡。予以海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