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向前三步走

【圖:我們就在城裏面像喪家之犬在城邊上逛,忽然看到城墻上貼了一個招帖上寫「有志氣、有血性的青年到台灣去!】

龍:流亡學生究竟是怎麽回事?

瘂:其實流亡學生的設計遠在抗戰的時候就有了,當時教育部有一個計劃,幾個中學編在一起就叫聯中,大學就叫聯大,所以聯大不只一個西南聯大,只是西南聯大最有名。在抗戰的時候,聯大、聯中是很成功的,很有韌性的,它讓自己的民族在戰爭中教育不終止照常運作,相當成功。很多聯合高中非常優秀,孩子們一邊流亡一邊念書,培養了很多人。

龍:內戰就不同了吧?誰願意自己的孩子離鄉背井啊?

瘂:對,內戰以後,政府還想用抗戰這個辦法讓學生離開,但響應的就不多,因為那時候大家認為貪汙腐敗的中央政府快完了,新興的政治勢力開始了,小孩子不懂事,你們跑到南方去幹什麽,太可笑了。所以只有河南豫衡聯中跟山東的一個聯中出來;我們到湖南的時候,湖南人也說,你們瞎跑什麽,往哪裏跑?

龍:河南人願意離開,是因為那時已經知道共產黨的土改厲害?

瘂:我們河南人,特別是豫西這一帶的人對共產黨沒什麽好印象。那時候已經開始清算鬥爭,把富人抓了以後放在火上烤,冬天的時候放在池塘裏冰。

龍:那時大部分的知識分子是左傾的,因為國民黨腐敗,為什麽南陽中學的老師們不呢?

瘂:豫衡中學很多老師比較老派,北大清華出身的,思想比較成熟,不跟新潮流起舞的那種。共產黨在那時代是很時髦的、很新穎的、很有魅力的,但是在南陽教育界有些老先生不相信這個事情。

龍:五千個學生跟著校長老師亡命千裏。現在說起來不可思議。到陽明山遠足都得要家長簽書面同意呢,還要做意外保險。學生跟老師關系特別緊密是嗎?

瘂:對。老師帶著學生母雞帶小雞一路跑,都沒有跑散,因為師生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

跟著老師走,家長很放心。孩子很多本來就是住校,老師晚上拿著燈籠去查鋪,一個一個小娃都睡在那裏,老師才去睡覺,那真的是像父兄一樣。

龍:說說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那一天。我猜,你沒有悲傷,覺得要去遠足了還挺高興的,對嗎?

【圖:一九五四年的瘂弦】

瘂:那一天,我永遠不會忘記。孩子什麽都不懂,就覺得好玩、高興,覺得不用做功課了。

出南陽城時,我媽媽烙了一些油餅,跟著我們到城墻邊上,我們馬上就要開拔了嘛,鄉下的孩子最不好意思的就是爸爸媽媽讓同學看到。覺得爸爸媽媽好土,同學看到不好意思。

龍:現在也一樣啊,我兒子都不願意我被看到,他覺得丟臉。

.:我母親拿個油餅塞我背包上,背包裏主要是個棉被,棉被卷啊卷,然後背包的下面放一雙鞋子,鞋子挨底,背包也不會太濕掉或是太臟。我媽媽就把油餅放在我的背包上面,然後我們就開拔了。

龍:沒有回頭看她?

瘂:……就走了,沒有回頭。

龍:你媽到街頭找你,街上五千個孩子,還有撤退的部隊、傷兵,一團亂,你媽竟然找到你……

瘂:對啊,找到了,還拿著油餅。

龍:那時還沒學“訣別”二字吧?

瘂:我不知道離別的意義是什麽,不知道訣別的意義是什麽,不回頭、搖搖晃晃一個小蹦豆就跟學校的隊伍出城走了,我爹也在,我也沒跟他打招呼。

龍:你是獨生子?

瘂:對。後來走到了襄樊,爸爸還托人來送了一雙襪子給我。你知道那時候北方鄉下都不穿線襪的,線襪我們叫洋襪子,都是布縫的襪子。以後我沒有再接到他們任何消息,我再回去已經是四十二年以後了。

龍:爸媽什麽時候過世?

瘂:音訊全無啊。我上月就是到青海去找我父親的墓,沒有找到,他死在青海勞改營。我媽媽是死在家鄉,我媽媽在兒子生死不明、丈夫生死不明的情況下熬了好幾年,連病帶餓死在我家鄉。

龍:一直都沒通過信?

瘂:沒有通過信,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說,如果你寫一封信會為家人帶來大禍害。當時我也沒有香港關系,就是小兵嘛,軍中也不希望你通信,保防人員會以為你是匪諜。

龍:父親為什麽去了青海?你什麽時候知道他的下落?

瘂:我是前兩個月才知道真相的。父親做過副鄉長,所以就被弄到青海勞改營,算反革命,他們告訴我,當時有三十萬人被運去青海。沒有食物、沒有衣服和醫藥,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