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不尤人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孟子離開齊國。弟子充虞(就是前文幫孟子辦喪事的那個)在路上問老師:“您好像臉色不大好看啊。以前我可聽您說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又來了個怨天尤人的成語(這個說法《論語》裏就已經出現了)。充虞這位學生到這裏是第二次露面了,上一次是孟子的母親死了,孟子派充虞監督木匠做棺材,充虞不知死活地去問什麽“棺材用的木料是不是太好了”,如今這次是孟子下課了,充虞又拿孟子以前的教導來質疑孟子現在的表現。這個學生啊,兩次都是專揀老師最傷心難過的時候往老師的傷口上撒鹽。

孟子能怎麽辦呢,誰讓自己是老師呢,見學生給了條成語,自己也答一個成語好了:“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接著解釋說,“自古以來,每隔五百年就會有一位王者興起,隨之而來的還會有許多聞名天下的英雄好漢。從周代開國以來,已經七百年了。數數年頭,五百年早就過了;看看時勢,也該出現聖君賢相了。老天爺要是不想讓天下大治也就罷了,如果想讓天下大治……”孟子說到這裏,想想學生說了一條成語“怨天尤人”,自己也說了一個“彼一時,此一時”,一比一可不像話,怎麽著也得再多說一個,於是想了想,接著說道,“如果想讓天下大治,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呵呵,所以呢,我哪裏會臉色不好看呢——那是防冷塗的蠟。”

孟老先生滿懷著神聖的使命感,人若得了這種感覺,再加上他那獨門的浩然之氣,配合起來確實是最厲害的一種勵志武器。可是,五百年的歷史輪回當真如此嗎?天命又在哪裏呢?孟子已經老了,還能夠等到天命降臨的那一天嗎?

其實,周人對天命並不是那麽當真的,早期的儒家對天命更不那麽當真。相信這些是不是很單純呢: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有誰真的相信這些呢?

——我小時候就真的相信這些。當時很有趣,知道又有哪個犯罪分子落網了,我心裏就想:這些犯罪分子為什麽這麽傻呢,誰不知道犯了罪早晚都得被抓住,那為什麽還要犯罪呢?看電影的時候,無論銀幕上的鬥爭多激烈,我心裏仍然有一份踏實感:別看壞蛋現在鬧得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好人最後一定會勝利的!

長大一些以後明白了:世上的人要是都像我這麽想,這個世界該多太平啊!

又長大一些之後明白了:很多事情,你說它是正義還是邪惡,你說它是對還是錯,實在太難搞清了。就算世上的人真都像我小時候那麽想,這世界一樣不會太平。

孟子不是傻瓜,老先生走南闖北一輩子,學問極大,閱歷極深,到頭來壯志未酬,也要感嘆天命,看來再強的人,也有無助和無奈的時候。

那麽,無助了,無奈了,怎麽辦?其實呢,怨天尤人也未嘗不是個辦法,孟子這段話要是細細體會,多少是有那麽一點兒“怨天”的意思的。過分壓抑會導致心理疾病,那就得去看心理醫生,不過,要是看心理醫生的費用太高,罵罵老天爺或許是個簡便而便宜的法子,反正人家老天爺那麽高的身份也不會跟凡人計較的。

孟子的歷史周期說前面已經提到過一些。他這說法其實很模糊的,你也不知道他這理論是怎麽來的,又是怎麽被驗證的,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他老人家是不是隨口一說,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罷了?

但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孟子理論中有很多地方都帶著“五”。前文講過荀子批評孟子“搞出什麽‘五行’之類的怪調調”,我說後人一般認為這“五行”就是“五常”,但相反的看法也是音量很大的,說這“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再根據孟子一貫的五百年來、五百年去的歷史周期說等等,認為孟子雖然從沒提過“金、木、水、火、土”這類的話,但他確實是持有五行系統輪回演化的觀點的。郭沫若就是持這種看法的。

——有沒有人問問我是怎麽看的?呵呵,我沒看法,一點兒看法都沒有,我只是人雲亦雲、鸚鵡學舌,給大家介紹介紹罷了。不過呢,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是郭沫若沒看到的,其中有一篇子思的《五行》,是說“仁、義、禮、智、聖”,是謂儒家的“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