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人同行

孟子為卿於齊,出吊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

公孫醜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反之而未嘗與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這回可不是客卿了,而是正正經經地當了齊國的卿,這可是高官哪。

既然當了官,可就有了職責在身了。孟子這次的職責是:代表齊國去滕國吊喪,因為滕國的國君死了。

上本書裏孟子和滕國的滕文公不是有過來往嗎?現在死的滕國國君是哪一位呢?不會就是滕文公吧?——這事還真不容易弄清,不過一般認為是滕定公,也就是滕文公的老爸。

孟子帶團出發了,他還有個副官,叫做王驩(讀“歡”)。

孟子和王驩長途跋涉,朝夕相處,但奇怪的是,孟子從不和王驩商量工作。

公孫醜覺得奇怪,問老師:“您的官當得也不算小啊,齊國和滕國之間的旅途也不算短啊,可我怎麽就從沒見您跟王驩商量工作上的事呢?”

孟子回答說:“事都有人辦了,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孟子的回答比較令人費解。

事實上,整個這一節的內容都比較令人費解。首先,公孫醜說的“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這裏的“齊卿”到底指誰?因為有人考證,王驩這時候好像也做齊卿呢。

就當“齊卿”是指孟子好了,可孟子為什麽從不和王驩商量工作呢?孟子最後那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要是不了解一些背景,還真搞不懂這一節的意思。

齊國是超級大國,滕國是超級小國,孟子以大儒兼大官的身份代表齊國去滕國吊喪,真是給足了滕國面子,想來滕國自然會以很高的規格接待的。可是,差使到底是甜是苦,真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孟子恐怕並不覺得舒服,這全是因為他那位副官。

這位副官王驩是齊王跟前的大紅人,也是齊國出了名的奸佞小人。這節寫王驩的官職是“蓋大夫”,這裏的“蓋”字讀“葛”,是個地名,或許就是王驩的采邑。古代的注家認為,王驩這個人一貫飛揚跋扈,頤指氣使,到處搶風頭,所以,在使團當中雖然只是副官,卻大包大攬,頗有“小鬼當家”的意思。孟子能怎麽辦呢?要跟他商量商量工作吧,如果話說輕了,倒像自己給王驩當副官;話說重了呢,又像是小肚雞腸地跟王驩爭權。——說輕了也不是,說重了也不是,幹脆,不說話了還不行嗎!就這樣,一路上連來帶去,孟子任由王驩自己折騰,自己卻什麽話也不說。

可孟子這番為難之處又怎麽向學生解釋呢?於是便有了那句:“事都有人辦了,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言語當中既透露著對王驩的不滿,又似乎稍稍帶著一些自嘲。總之,他沒有正面回答公孫醜的問題,而是用這樣一句含糊的反問一帶而過。

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看來君子遇見小人,比秀才遇見兵還要難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