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介紹過了伯夷和叔齊,再來說說伊尹。伊尹是幫助商湯開基立業的一代名臣,伊尹之於商朝,就如同姜太公之於周朝。關於伊尹的生平,有著很多的傳說。有的說法是,他有著不錯的出身,後來為夏朝的末代暴君夏桀效過力,又投靠了商湯王,後來又改投了夏桀,後來又改投了商湯,如是者一共五次。如果現在有一位職員在兩家競爭的公司之間也這樣來來回回,非被同事們罵死不可。另一種說法是,伊尹出身卑賤,是個奴隸,在商湯手下擔任食堂裏的大師傅。有一次商湯不知怎麽溜達到廚房來了,伊尹借這個機會用烹調的道理比喻治國之道,一下子得到了商湯的重視,被破格提拔,終成名臣。孟子是支持第一種說法的。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公孫醜的那個問題:“您怎麽評價伯夷和伊尹呢?”

孟子的回答是:“這兩人的處世之道大不相同。伯夷的做法是:不效力於看不慣的君主,也不領導不讓自己喜歡的老百姓,遇到好世道就出來做事,遇到壞世道就腳底下抹油。伊尹的做法是:不管在什麽樣的主子手底下都能做事,不管是什麽樣的老百姓都能領導,遇到好世道就出來做官,遇到壞世道也一樣做官。”

孟子接著說:“我教書是買二送一,我再額外給你談談孔子的做法:孔子是能做官就做,不能做就辭,能長幹就長幹,該卷鋪蓋卷的時候也毫不猶豫。這三位都是古代的聖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呵呵,雖然我們不一定都學得來。”

孟子這是從一個側面來討論這幾位先賢,至於最敏感的“伯夷和叔齊的正義性”的問題,這時候卻沒有觸及。孟子後面會不會說呢?等著往後看吧。

公孫醜接著問:“老師,那您在這三位聖人當中最想學習哪一位呢?”

孟子說:“那還用問,我最想學的當然是孔子。”

公孫醜真是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接著又問:“伯夷、伊尹和孔子都是聖人,他們是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的嗎?”

孟子說:“他們雖然都是聖人,可水平卻還是有高有低的。孔子是聖人中的聖人,自從有人類以來,再沒有第二個人能有孔子這麽牛!”

“哦。”公孫醜點了點頭,“那他們有沒有什麽相同之處呢?”

孟子說:“他們的相同之處是:如果能有一片方圓百裏的土地讓他們做國君,他們都能夠從此起家,使得諸侯朝見,最後一統天下。還有一點相同之處是:他們絕對不會為了一統天下而去做哪怕一件不義的事,殺哪怕一個無辜的人!”

孟子對“相同之處”說了兩點。

其中的第一點,就是孟子一再拋出的仁政說——“百裏小國可以一統天下”。

我們在“梁惠王篇”裏已經看過多次,孟子的這套理論在遊說諸侯的時候雖然屢屢讓聽者怦然心動,可等人家腦子一冷靜下來,也都不會拿它太當一回事。那麽,會不會有人覺得好奇呢,這個“百裏小國可以一統天下”的說法難道從來就沒人接受嗎?

——還真有人接受過,孟子的後學荀子就趕上過這麽一回。

荀子遊蕩到楚國的時候,楚國正值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掌握大權。春申君倒還看重荀子,派給他一個蘭陵令的官職。

蘭陵地處今天的山東省,這也算個著名的地方,李白還為這裏的酒廠做過廣告:“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蘭陵雖然地方不大,但在這裏做官也算個不錯的差使,可儒家賢者們在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裏總是擺脫不了黴運,荀子做官沒多久,就得罪小人了。

小人向春申君說荀子的壞話,這壞話說得極有水平:“頭兒,我給您提個醒,您可一定得小心荀子!”

春申君一愣:“荀子這人不錯啊,挺踏實啊,是位真正的賢者!”

小人說:“您說得不錯,荀子確實是位真正的賢者,可是,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勸您多加小心。”

春申君被說糊塗了:“你這都是哪兒挨哪兒啊?”

小人說:“您好好想想,商湯王靠著七十裏的地盤就能稱王,周文王靠著百裏的地盤就能一統天下,荀子可是位大賢者啊,不在商湯王和周文王之下,他要有了蘭陵這片小地盤,難保不會從此起家,最後也來個一統天下。真到那時候,咱們楚國可就要完蛋了啊!”

春申君一聽,立時就出了一頭冷汗:“不錯,是這個理啊!”怎麽辦?春申君趕緊炒了荀子的魷魚。

——這真是莫大的諷刺,“百裏小國一統天下”這個說法在正道上從來不被大國諸侯們待見,可要反著來用卻一用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