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代氣功大師

誰是史上第一代氣功大師?毫無疑問,孟子。

孟子不但很自得於氣功程度之高(“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他自認為最擅長的兩件事之一),還給公孫醜詳細講解了練氣的法門。很多人都把氣功的發明歸功於老子,其實老子的思想在很晚以後才從道家學說走向了道教,修煉之人更是到很晚以後因為發覺煉丹之路走不通才轉而從《老子》的一些章節中琢磨出了煉“內丹”的方法,不再追求有形的仙丹,改為追求體內無形的“內丹”,這才有了道家氣功,比孟子的氣功不知晚了多少年。

孟子的氣功理論影響極為深遠,所以值得多花一些篇幅。我們先要注意一個地方,那就是,孟子在講到這裏的時候,語言風格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前邊已經看過了整篇“梁惠王篇”,主題在於仁政,話說得都實實在在的,什麽“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等等,當然也有不實在的地方,要麽是比較寬泛,要麽是邏輯上玩玩詭辯技巧,但是,無論如何,都說得很是斬釘截鐵。可這裏一講“浩然之氣”,就變得有點兒神神秘秘了,先就蓋了一頂“難言也”的帽子。什麽叫“難言也”?宋代大儒程頤解釋過這句話,可他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就更神秘了。程頤說:“孟子一說‘難言也’,那看來他沒忽悠別人,他是真有氣功,和那些意念吃飯、密封瓶子甩藥丸的‘大師’們不一樣。”

看來,“氣”這東西真是很神秘,如果你能把它說清楚,那就說明你還沒把氣修煉到家,如果你說不清楚,那反倒證明你練出火候來了。唉,這麽一說,我現在倒為難了,我如果把這東西解釋清楚了,那就說明我其實並不了解它,那就進一步說明我的解釋全都不對;如果我也說幾句不著調的話,那就說明我很可能是明白個中三昧的,說明我也很可能是個不得了的氣功大師。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把話說糊塗了比把話說明白了更能取信於人。

想來想去,我就糟蹋一回自己算了,還是盡量把話往清楚了說吧。

孟子這“難言也”三個字,在他來說可能不過是一種感嘆,可在後人那裏卻成了神秘主義的苗頭。越是神秘的東西才越是容易讓人向往,讓人敬畏,這也是人之常情。孟子這“氣”如果照我理解,其實沒什麽難於表達的,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就是“理直氣壯”的那個“氣”,而且孟子練氣的方法也是通過“理直”而不是後世儒家流行的靜坐冥想來使自己“氣壯”,當然,他的“理直”並不是具體在某一件事上,而是時時刻刻都要理直,一輩子做人都要堂堂正正,這樣的話,這個氣才會不僅僅是“氣壯”,而是壯到了最高境界,成為“浩然之氣”。

這一節裏說了“不動心”“浩然之氣”,我又加了個“理直”,這“心”“氣”“理”到了宋儒那裏可都是至高的哲學命題,讓各派大師們經常爭個臉紅脖子粗的。

——別緊張,別看到“哲學”兩個字就頭痛,也用不著覺得它神秘而產生敬畏心理,其實呢,哲學這東西,無論古今中外,基本上都沒什麽難懂的。很多人覺得它深奧,其實它往往只是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讓人覺得很深奧,把人嚇跑了,不看第二眼了,但你若是稍微有點兒耐心,捏著鼻子多看兩眼,會發現它無非就是只黔之驢,沒什麽可怕的。

具體到宋儒的“心”“氣”“理”,產生過諸如“理、氣之爭”“無極、太極之爭”“心學、理學之爭”,等等等等,看名目真能把人嚇死。呵呵,別害怕,且聽我慢慢道來。

想當年,聖人思想代代傳,堯傳舜,舜傳禹,文王、武王到孔子,最後傳到孟子,等孟子一死,孟子的學生們(像公孫醜這樣的)都不大爭氣,於是,聖人之學從此成為廣陵絕響。

——有人會覺得奇怪了:不對呀,儒家不是一直都有傳承嗎?不錯,儒家確實一直都有傳承,可上面那段話其實不是我說的,而是唐朝大文豪韓愈說的。韓愈認為,那些亂七八糟的儒家都不是聖人之學正經的傳人,聖人的嫡傳心法傳到孟子就中斷了,然而——這個“然而”才是最重要的——這秘傳心法到了我韓愈這裏又從孟子那裏接上了,雖然我韓愈是唐朝人,他孟子是戰國人,中間隔著太長的時間,可我熟讀《孟子》,領悟了聖人心法,所以我確實就是聖人的嫡傳。

韓愈的這種說法是有革命性的。首先,儒學本來不大強調師承,不存在什麽“嫡傳”的觀念,這種嫡傳啊,直系啊的觀念是禪宗才有的,我在“梁惠王篇”裏引過黃山谷的一首詞,有一句是“本提心印傳梁武”,就是說達摩老祖來到中國,要幹什麽呢,要傳他的禪宗“心印”,後來這“心印”終於有了傳人,就是禪宗二祖慧可,後來三祖、四祖傳下去,傳到最著名的六祖慧能。而韓愈是著名的反佛人士,他也不知道是受了禪宗這種心印傳承的啟發還是有所暗合,或者是後來投靠佛門之後的新體會,反正他突然提出了聖人之學也是這樣心印傳承的,這就給儒學增加了不少神秘感。而韓愈這種說法也等於給儒學立了個譜系,告訴大家這學問是如何從師父到弟子又到再傳弟子的,這個譜系就叫“道統”,所以,強調道統的儒學也就相應地被稱為“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