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末帝王衍(第3/4頁)

這篇諫表王衍沒有看到,為文臣韓昭截留。這位佞臣手拿諫表,對蒲禹卿惡狠狠地威脅道:“我先把你這篇表章留著,等主上巡境之後回成都,肯定會派遣獄吏依據你的奏章逐字逐字地來審你!”韓昭一個詞客,當時竟然官居禮部尚書、文思殿大學士、成都尹的要職。

925年冬,王衍引數萬大軍從成都出發,天氣不錯,心情不錯,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秦州而去。一行人馬行至漢州,軍使報告說後唐大軍正逼近蜀境。王衍見報,認為是大臣們用敵兵壓境的情報嚇唬自己,阻止自己巡幸遊玩,很不以為然,哈哈大笑說:“我正好要耀武揚威,就讓唐軍來吧!”一路之上,他與眾文臣詞客飲酒賦詩不輟,殊不為意。

在王衍歡宴觀光的時節,蜀國威武城已被攻克,城中數十萬斛糧食也為倍道而來的後唐軍所得。以戰養戰,很快就迫使蜀國大將王承捷等人獻數州投降。王衍行至利州,有奔逃的威武城敗兵來告,才知後唐兵真的已經入蜀境。

王衍這才慌神,忙派王建從前的義子王宗勛等三人為招討使,以三萬兵逆戰。蜀軍士兵長年跋涉在外,親見王衍的禦林親軍龍武軍錦衣玉食,臨戰之時,見到皇帝反派自身這些平素待遇低下的士兵禦敵,心中甚是不平,紛紛叫罵:“怎麽不派龍武軍去,我們又凍又餓,哪裏能打仗!”而且,平素這些軍士扈駕,總見王衍與一幫窮酸文臣在那裏“叉手搖頭”吟詩作賦,心中可氣又好笑,這時節也趁機出口冤氣:“敵兵攻來,讓那些叉手搖頭的人去打仗嗎。”

軍心如此,後果不難想也。王宗勛等三招討一戰便敗,唐軍斬首五千,又得蜀國數州土地。蜀軍守將宋光葆、王承肇、王宗威、王承嶽等多人獻城投降,“其余城鎮皆望風款附。” 王衍聞訊大驚,又下令王建另一個義子王宗弼斬殺禦敵不利的王宗勛等三個招討使,哪知王宗弼早已暗中與唐軍有往來,把王衍密旨給王宗勛等人觀瞧,一起決意“賣掉”王衍,投奔後唐以取新富貴。

925年11月,王衍回到成都。百官和後宮嬪妃迎駕於郊外,王衍竟還有心思“入妃嬪中作回鶻隊入宮”,敗亡之際,仍不忘大擺排場曳隊妖嬈。歇息幾天後,在文明殿裏見群臣,泣下沾襟,蜀國君臣大眼瞪小眼,“竟無一言以救國難”。

王衍回到後宮,一籌莫展,看著周邊那些穿著道服,頭戴蓮花冠。施紅胭脂的宮人,還有心做《醉妝詞》一首:“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幾杯酒落肚,隱約聽到成都城外的軍旅嘈雜之聲,憂懼之情湧上心頭,又口吟周宣帝所作歌詩:“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命宮女們連臂舞蹈而歌,以遣漫漫長愁。

王宗弼帶著數萬蜀軍自綿谷馳歸。王衍以為這位義兄是回來“勤王”,和太後一起親自前往營勞師。不料,王宗弼早已和唐軍有約在先,嚴兵自衛,見到蜀主及太後“驕慢無復臣理”,端坐於上,愛搭不理。

接著,王宗弼劫遷王衍和蜀太後以及後宮諸王於西宮偏殿,收繳印綬,又派親兵把內府的金帛財寶統統運回到自己家中。王宗弼的兒子王承涓“杖劍入宮”,四面觀瞧,把王衍數位貌美的寵姬悉數取回自己府中享用。不得已,王衍在王宗弼逼迫下讓大臣李昊寫降表,親自抄錄乞降,呈進給統率唐兵而來的李繼岌和郭崇韜。

925年丙辰,王衍“白衣、銜璧、牽羊、草繩縈首,百官衰祬、徒跣、輿梓、號哭俟命”,依例做足了國主投降的“儀式”。“(李)繼岌受璧,(郭)崇韜解縛,焚梓,承制釋罪。(王衍)君臣北向拜謝。”後唐軍隊自出師到平蜀成功,總共七十天,共得蜀國十節度、六十州、二百四十九縣、三萬兵丁,此外鎧仗、錢糧、金帛無數。至此,蜀國亡,共歷二主,共三十五年。

後唐莊宗李存勖先是親賜詔書給王衍,讓他舉族到洛陽安置,並信誓旦旦地說:“(到洛陽來)必定列土而封,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王)衍捧詔忻然就道。”同行的還有王氏宗族及“宰相”王鍇等高官貴族,一共數千人,在唐兵押送下東歸洛陽。一行俘虜之徒走到劍閣,王衍竟也還有心思在被押送途中嘆賞山川之美,牽勾起一片詩興,吟道:“不緣朝闕去,來此結茅廬”。此時,身邊再也無人應和“激賞”,蜀中隨行人士惟默默而已,倒是王衍作詩消息傳出後,“時人笑之”,認定是北齊末帝高緯和陳後主叔寶的同路人。

總以為獻國歸命,到洛陽不失作一劉阿鬥。殊不料,後唐內部爭鬥亂起,後唐莊宗寵信的戲子景進聲稱:“王衍族黨不少,聞聽皇上親征在外,恐怕他們趁機作亂,不如斬草除根!”李存勖早忘了當初“列土而封”的許諾,頓下詔敕:“王衍一行,並從殺戮!”命令下達到中書省,已經蓋印,幸虧樞密使張居翰有仁德之心,臨封緘命令前用筆改“行”為“家”,由此,和王衍同來的前蜀高官及家屬隨從等幾千人皆免於難。